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0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提出“性善”论,并从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育主张,如肯定社会环境对人的作用,教育必须“正身”、“善言”、“善道”、“多术”,教育必须以“明人伦”为目的,学习方法上提倡自求自得等。这些主张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3.
中国的人伦文化生成于中国特有的农业文化的土壤中,中国的人伦文化决定了中国人天人合一式的审美思维方式,这尤其表现在中国艺术的审美整体性上,这样的审美整体性讲求阴阳调和、儒道互补、刚柔相济。  相似文献   
64.
曹迎春 《文教资料》2006,(31):72-73
孟子和谐教育的哲学观就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孟子和谐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伦”,教人做品质和谐、人格完美的“君子”、“大丈夫”,并以“仁、义”,“五伦”为基础的伦理道德,以“君子”为楷模的人格理想作为教育的标准内容;孟子和谐施教的方法主要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65.
《小二黑结婚》作为一篇已被无数人反复解读的经典,我们不光看到里面透露出来的政治与社会学意义,也看到了那些在今天看来非常陈旧的故事与人物背后体现出来的女性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66.
在儒家看来,人伦规范源于天道。儒家的人学思想主旨就是以天命的人伦为依据,以践行人伦,并使人伦关系达到“中和”作为人生的最高成就。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即是儒家推崇的理想人格的典范——君子。  相似文献   
67.
中国教育从先秦时候开始就奠定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具有鲜明的人文精神。这种教育传统与西方人文主义教育传统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重视人伦道德。强调从社会的人伦的高度要求受教育者,这就导致了理想人格的实现必须以牺牲本我的自由为代价,去依照道德的规范和榜样的力量来使自己完善、成为人伦中的楷模。由于中西方传统教育在教育宗旨上的这种差异,进一步决定了中西人文教育的传统在教育原则、教育方式和人才出路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68.
儒家“圣人”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念虽然肯定人人可以为尧舜,承认了普通人的地位和发展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又逻辑地预设了圣人的万能和常人的无能,常人需要圣人的指导,按照圣人的意图来生活,从而造成了政治社会中的常人没有权利可言。  相似文献   
6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是全部思想的焦点和核心。道德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本质的特征,它突出地表现为人伦道德本位化及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主要就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主义的成因、特点及现代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0.
孔子的洒脱     
在中国文人身上,从来有励志和闲情两面。尤其是闲情不可等闲视之,因为它关乎思想的超脱、性灵的表达,在中国文化传统和文人生活中占有很重的分量。周国平更是说"若只有励志,没有闲情,不知中国文人会变成怎样的俗物"。因此,他在本书中品宋词,讲元曲,闲谈旧文人,也是别有一番闲情在心头。本文即摘自这本《闲情的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