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1篇
教育   473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和开创者,在孔子丰富的思想中,"仁学"是孔子学说中最主要的部分,也是其伦理学说的根本。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哈奇森是近代情感主义伦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也提出了"仁爱"的学说。在东西方两块不同的土地上,都孕育和产生了"仁爱"的思想,二者究竟有何思想共性和理论分歧,二者的"仁爱"思想对我国现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和启迪作用。本文拟就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索性的比较和论述。  相似文献   
52.
教育的情调表现在情,在教书育人的细微处见真情。教育的原点是爱,树立高尚道德情操,充满仁爱之心,才能真正把爱和温暖传递给每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53.
《考试周刊》2021,(40):111-112
初中英语对于学生发展而言十分重要,学习英语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使用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英语教学,打破原来学生对英语惧怕的思想束缚,引进新型教学模式,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每节课的各个环节都是重要的,其中课前导入尤为重要,只要在课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节课学生的思维才会跟着教师走,对教学内容有一定求知愿望,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积极应用课前导入,让其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老年教育》2008,(5):52-52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者可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义。”提出了要把道德修养、品德仁爱作为养生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55.
仁爱观是孔子最重要的思想内容之一,孔子在爱亲的基础上将其发展到泛爱众的层面,这本身是对当时族类的一种突破。孔子的仁爱观是"有教无类"产生的理论基础;同时,"有教无类"又是对孔子仁爱观的具体化实践。本文将"有教无类"置于孔子仁爱观视野下,探讨"有教无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真实内涵,并进一步论述二者的关系问题,以期给予其正确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56.
仁者无敌     
本文跌宕着一股所向无敌的豪气,让人读后热血奔涌,心潮澎湃。而这股豪气之所以能所向无敌,是因为仁者有一心为民之“公心”,有普济天下之“远志”,有百川归海之“后盾”,更有人类良知之“底气”。在当今这个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时代,作者的这篇文章不啻是一篇“仁者”的宣言,擂起了“仁者爱人”的战鼓,让仁爱者更加不惮于前行,让低迷者警醒而奋起。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海量信息和多元价值观广泛传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样貌,教育的"立德树人"使命变得愈发艰巨、愈发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们逐渐意识到民族道德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汲取和整合。儒家的"仁爱"观,贯穿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的始终,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独特标识。因此,新时期深入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髓,开发培养学生仁爱品德的校本课程,成为培育学生优良品德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8.
通过分析陶渊明的家世背景,并列举其孝敬母亲、体谅妻子、关爱孩子等具体表现,探讨诗人热爱亲人、热爱生活、至性深情的家庭情结和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9.
孔子所倡导的道德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以人为本的道德 ,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即“人伦”。为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以“仁”为核心 ,提出了“爱人”、“爱亲”、“忠恕”、“礼让”、“信义”等道德原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60.
人类从粗野的猿类进化成万物之灵,从饮血茹毛的暴虐变成人性化的仁爱,从刀耕火种的贫瘠落后变成现代的文明发达,其重要标志和力量的源泉就是有理性。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人从动物而来但高明于动物,就在于人拥抱理性不分离,唱响理性赞歌,高扬理性大旗,追随理性,所向披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