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6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56篇
教育   15260篇
科学研究   1133篇
各国文化   110篇
体育   1184篇
综合类   1136篇
文化理论   292篇
信息传播   2776篇
  2024年   233篇
  2023年   899篇
  2022年   620篇
  2021年   761篇
  2020年   799篇
  2019年   794篇
  2018年   414篇
  2017年   798篇
  2016年   889篇
  2015年   1123篇
  2014年   2155篇
  2013年   1733篇
  2012年   1880篇
  2011年   1867篇
  2010年   1553篇
  2009年   1252篇
  2008年   1312篇
  2007年   999篇
  2006年   607篇
  2005年   413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民间音乐是民族音乐的泉源,在当前,对民间音乐的传承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该文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民间传承类型和传承方式进行了分析梳理,作了比较意义上的分类及归纳概括.  相似文献   
82.
清末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乡镇企业的发源,都与无锡县这个小地方有关;旧中国最大的家族企业荣氏家族也出在无锡.本文试围绕无锡的新旧案例,从历史经验到现实情况,就家风的养成、团队的建设、创新与传承、接班人的培养与挑选等方面,探讨百年锡商家族企业的发展兴旺与家族传承之道.  相似文献   
83.
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与新媒体教育具有融合性、数据性、实战性、开放性的特征,但也面临着培养理念模糊、课程设置陈旧、师资力量不足、专业实践匮乏、教材缺乏等困境,这要求网络与新媒体教育厘清培养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创新课程体系;增强师资力量,寻求业界合作;强化实践实训,提升核心技能。只有从多方面积极探索革新,才能让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与新媒体教育真正适应时代和社会要求,培养出适应网络与新媒体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4.
[目的/意义]学术谱系以知识传承的方式助推科学发展。研究知识传承特征,探索学术谱系传承模式及其学术产出影响效能,为探索人才成长规律及人才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LDA主题模型,以遗传学领域谈家桢为核心的学术谱系成员发表的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对该谱系成员的研究主题进行抽取,借鉴生物学"遗传"与"变异"的概念,根据主题相似度将谱系成员划分为"遗传学者"变异学者"和"非遗传非变异学者",并对三种学者的学术绩效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分析结果表明,谈家桢学术谱系内"遗传学者"和"变异学者"的学术绩效相对较高;"非遗传非变异学者"的数量占比最多,但学术绩效相对较低;"遗传学者"与"变异学者"在不同主题下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5.
姚璇 《出版广角》2018,(4):53-55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面临新的任务.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精准对接当下公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求,建立起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体系,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时代命题.《国家宝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多元艺术结合起来,独辟蹊径、开拓创新,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全新的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以广播剧《永远的攀枝花》为例,分析了该剧的创作背景和现实意义、创作要素、创作上的困境与探索,以此展现攀枝花钢铁集团工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为企业转型升级、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筑牢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7.
过云楼历代主人先后笃志于书画碑帖鉴藏之学,使得过云楼书画碑帖收藏数代相传、日趋富赡,成为江南书画收藏界之翘楚,建国后以高风亮节藏之于公。顾氏以过云楼、怡园为文化基地,荟聚江南书画名家、琴家于怡园画社、怡园琴社。过云楼从"益吾世世子孙之学"的私家收藏传承出发,关注各类文化精品遗存和乡邦文献,集聚地方文化菁英群体,成为晚清后百余年内的江南文化传承之重要一脉。  相似文献   
88.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旧媒体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面对发展困境,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逐渐走向相互融合,并携手步入全媒体时代。本文先对现阶段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境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本文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现阶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困境,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对策,旨在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并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优势结合在一起,实现两种媒体形式的融合发展与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90.
史金雪 《东南传播》2018,(1):118-119
在大众对流行音乐审美疲劳时,安徽卫视的《耳畔中国》音乐节目,以其全然一新的民族音乐,传承和传播中华民族特色文化和历史传统,在音乐节目的探索道路上弘扬文化自信。节目从艺术功能的角度,创新模式加入"观察员"功能,对观众进行民族音乐背后文化故事的讲解,成功引导了大众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同时,从选择性定律来看,这就是观众选择和接受《耳畔中国》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