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193篇
科学研究   3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630篇
综合类   18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传统武术揭开神秘的面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中国武术散打频频与世界武道交手之际,民间的传统武术也耐不住寂寞,登擂大展身手。当初,由北京国武体育交流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散打王争霸赛开战不久,民间的武林高手就跃跃欲试,想与散打王“交流交流”。由于种种原因,这种交流一直未能实现。眼见得散打王争霸赛的擂台已经摆下三年,柳海龙、苑玉宝等散打名将扬名中外武林,一时间,现代散打这一年轻的竞技体育项目倍受世人瞩目,而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武术却多少还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之中。没有机会,自己创造机会;没有舞台,自己搭一个舞台。10月2日,深州中国形意拳散手擂台赛在形意拳的故乡——河北省深州市开幕。  相似文献   
12.
传统武术创新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人们对传统武术提出创新的主张。依据哲学的有关理论,对传统武术创新过程中的“传统性与现代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继承与创新”,“创新意识与创新方法”,“独创与引进”等辩证关系提出一些思考,以期能对传统武术创新实践起到理论指导作用,促进传统武术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新 《中华武术》2004,(10):46-47
左脚自开始式(图1)向左开步成太极桩,两脚的距离比肩略宽,两腿自然弯屈,重心在两腿间。两肩松沉,两手垂于体侧,两腋虚空,五指自然舒张。舌抵上腭,面带祥和之意。两眼平视前方或轻闭(图2)。  相似文献   
14.
《武当》2001,(5):70-70
由武林人称“神腿大侠”梁山派掌门人、全国十佳武术教练宋义祥先生著的《梁山功夫》一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集轻功、内功、散打于一体,每日练习半个小时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宋义祥先生是与杜心武、霍元甲、李小龙、蔡龙云等十二位从康熙十五年至今运用传统武术击败外国大力士史料较全的十二位武术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丹道要旨     
华玄子 《武当》2003,(11):56-57
其九层为:真阳萌发,子升于后 筑基补漏在小周天功毕之后,才完全达彼岸。笔者把补漏筑基之境达一阳复生(活子时)专门划归一步,让修士明了筑基之不易。筑基也分二小步。先由性宫入手,接宇宙全息(炼何门派,接何派本尊),安神祖窍,收心炼己,直到玄珠如黍米出现,光灼灼,明圆圆,亮晶晶,性光灵明,明心见性之后方可性命双修。有人说:明心现性是佛教术语,  相似文献   
16.
廖冬晴 《武当》2003,(7):52-53
蒋门马先生近期发表了题为《梅自强是黄元吉第四代传人吗》(下称《传》文),署名为“静虚子”的作者也发表了题为《黄元吉绝学不可妄解——略评(颠倒之术)》(下称《评》文),文中不乏质疑之词。针对此,笔者愿就自己所知予以澄证。  相似文献   
17.
发展传统武术的思考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传统武术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要发扬光大,就要发展自已特色,关注传统武术,让武术为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8.
张桂珍  苗运武 《武当》2001,(1):57-57
站桩养生法是近代武术改革家、武术理论家王芗斋先生根据祖国古老的《内经素问》,以及儒道佛修身养性思想理论和基本原理,把中华武术这一强身健体的精典之法,高度融合而成的一种简易功法。半个多世纪以来,受到众多习练者和爱好者的肯定。这种功法的最大特点是:无副作用,不费脑,不费力,形式简单,便于掌握;也不用意守身体的某个部位,不必太追求人静,呼吸全凭自然。练功时只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内室外都可以。练功的基本原则:摆好姿势站立不动,凝神定意内观全身的肌肉、骨骼,并力求松弛下来。  相似文献   
19.
陈钰骅 《武当》2001,(5):24-24
能否严格遵循太极拳原理与法则锻炼,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问题。修炼者应先熟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即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著熟”。只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熟悉了,才能在锻炼中慢慢悟到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种的“劲”。“著熟而渐悟懂劲”,“著熟”是修炼太极拳者正确与否的路标。太极拳经典拳论都是著者的拳艺达到极精境地时的心得结晶。拳理拳法理论著作的熟悉理解,是决定太极拳爱好者能否入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论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初的今天,当中国武术向奥运会冲刺时,大家觉得武术套路运动特别是竞技武术套路越来越脱离武术的本质———对技击的演练;而与此同时,社会上对传统武术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大。故此,中国武术发展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要发展竞技武术,同时要大力弘扬传统武术。让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和谐、统一发展将创造中国武术的辉煌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