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20篇
体育   250篇
综合类   109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陈红 《西藏教育》2011,(11):33-34
体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这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在高原低氧环境中开展好西藏中小学体育课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本文拟从高原低氧环境与寒冷对人体的影响,就寒假后体育课准备部分的教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海平  胡扬 《体育科学》2007,27(2):38-41,93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基因第7内含子上C958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预测低氧训练效果分子遗传学标记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关联(Association-Study)研究方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实验解析技术,选取41名健康受试者在模拟海拔2500m高度进行4周低氧训练(低氧暴露10h/d,3次80%.VO2max低氧训练/周,共4周),实验前后,分别测试1次最大耗氧量(V.O2max)、血象指标(hematological parameters)、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理指标,观察HIF-1α基因SNP/C958G与4周低氧训练后生理指标变化量的关联性。结果:SNP/C958G与低氧训练效果明显关联。4周低氧训练后,CG基因型受试者的V.O2max和Hb分别增加了180.30±318.08ml/min,6.53±7.80g/L,其提高幅度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RBC和Hct分别提高0.46±0.66×1012/L,0.05±0.05%,其增长幅度有高于CC基因型的趋势(P<0.10),且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生理指标在低氧训练后,CG基因型受试者提高幅度上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从低氧定量负荷实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鄄欤19 NP/C958G的基因型组间未显现出组间差异。结论:SNP/C958G的CG基因型可作为预测低氧训练效果的分子遗传学标记。  相似文献   
13.
急性低氧暴露对足球运动员甲襞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观察急性低氧暴露对足球运动员甲襞微循环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得出:急性低氧暴露后,(1)运动员安静时形态积分较高,运动后10min、15min的形态积分均比安静时明显降低(P<0.05);(2)运动后即刻的流态积分、总积分均显著高于安静时(P<0.05),运动后5min、10min及15min时,血流速逐渐加快,红细胞聚集程度减轻,积分值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通过对高水平游泳运动员间歇性低氧训练(IHT)中血液指标变化的研究,进一步探求IHT的有关机制,为游泳运动项目建立相应的IHT模型,使IHT成为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有效辅助训练方法,促进运动成绩提高发挥作用。方法以陕西省游泳队男运动员为受试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实施为期3 w氧浓度逐周递减的间歇性低氧训练,测试血液学指标、血乳酸、力竭时间、心率。结果(1)RBC、HB、HCT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但有个体差异;WBC、Lymph%均在正常生理含量;(2)在逐级递增负荷中,间歇性低氧训练后运动员力竭时间延长,由1 606.57 s提高至1 689 s,力竭负荷由低氧训练前267.7 w提高到281.5 w;(3)乳酸阈功率在七位受试者中有一人下降,两人不变,四人提高,总体平均值提高12.25%。结论(1)血液指标检查结果IHT前后均在正常生理含量,说明IHT对于游泳运动员机能影响机制有别于高原训练;(2)经过IHT后,运动时间延长,表明IHT可以提高机体的耐力素质;(3)IHT后安静心率比训练前降低,且同级负荷时训练后心率始终低于训练前,表明心脏的输出功率增大;(4)乳酸阈强度提高充分显示IHT使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提高,运动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综述法和基础理论分析法,对传统高原训练、HiLo训练、间歇性低氧训练及高海拔地区交替训练(低住高训)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通过比较发现HiLo训练和间歇性低氧训练是较为优越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查阅的综述研究发现,不同低氧运动下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变化,而不同低氧运动模式对免疫系统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低氧训练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训练基地海拔、训练强度、训练方式等因素,才能有效地降低免疫抑制,降低疾病发病率,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原训练对人体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的生理机制通常被认为是机体对氧不足引起的血氧过少的适应结果。机体对高原的低氧环境很快会建立起一系列复杂的代偿性生理机制,使各系统达到新的平衡,即所谓习服。而这种习服首先对人体呼吸、循环系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世居高平原45~55岁的人群,观察高原低氧环境健身运动对其血脂HDL-C、LDL-C的影响,以期为促进高平原人群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分为高原实验组(高原组、平原组)和对照组三组。实验方法分为高原和平原实验两部分,实验期共7周,其中适应期1周,实验期3周,观察期3周。实验组在青海多巴(2366m,2周)、天峻(3480~3700m,1周)集中进行高原训练,每周采集1次指标。对照组在陕西户县余下镇(395m)采取集中训练、非集中住宿的方式进行健身锻炼,在实验初期、末期和观察末期采集指标3次。结果:男子高原组、平原组的HDL-C均呈下降趋势,且高原组下降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则呈显著上升(P<0.05)。女子平原组HDL-C呈下降趋势,高原组、对照组均有所增长。男子高原组、平原组LDL-C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呈下降趋势。女子高原组LDL-C上升水平非常显著(P<0.01),平原组LDL-C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则下降显著(P<0.05)。男子高原组LDL-C/HDL-C值在标准范围内表现出上升趋势,平原组上升显著(P<0.05),对照组在观察末期显著下降(P<0.05)。女子高原组LDL-C/HDL-C值在标准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平原组上升显著(P<0.05),而对照组在标准范围内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高原进行健身锻炼时应注意控制饮食以及掌握好高原健身运动的负荷量和强度,同时,应适当考虑延长在高原居留时间。  相似文献   
19.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篮球运动员供氧能力实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于探究21天的间歇性低氧训练对于篮球运动员的供氧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12名专业男篮球运动员,随机被分为低氧(H)组和对照(C)组,每组各6人。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低氧组在模拟2500m的海拔低氧环境下进行间歇性的低氧训练,而对照组则在正常氧气含量下进行训练。除此之外,两组的训练方法完全一致,并且两组的测试指标一致。结果:实验统计数据表明低氧训练会显著增加运动员跑台测试的总距离(起始速度为0,每分钟1km线性地增加,直到被测运动员心率达到180下/min以上)10%,并且,低氧组的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显著升高了6.5%和7.8%(p<0.001)。结果显示,在模拟低氧条件下的高强度间歇性训练是提高篮球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水平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4,(12)
中外科学家通过基因重测序研究,发现由于古老的、早已灭绝的人类群体——丹尼索瓦人或其近亲的基因渗入可能使藏族人更快地适应了高海拔地区的缺氧环境,从而揭示了通过基因交流帮助人类快速适应极端生存环境的特殊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