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7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唐代佛教影响深远,山东士族女性中信奉者颇多.山东士族女性素以家风自持,信仰佛教者多为儒佛兼修,这在唐代墓志中有着突出反映.佛学的盛行,一方面使山东士族女性传统家风中的现实性与佛学超越世俗的终极关切相互结合为一体,对其传统家风起到了强化作用;另一方面,对佛教的信仰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新的因素,导致山东士族女性的传统家风在传承过程中出现某些变异.  相似文献   
4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孝文化有两大突出特征:一个是特别重视对以<孝经>为核心的孝道的研究和传播,主要表现在皇家重视学习、研究和传播孝道,学者对<孝经>等作了大量注解;另一个是在士族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下,沿袭了汉代的"孝治天下",但更具有虚伪性.  相似文献   
43.
晋战乱之际,门阀党镧之争中繁盛了中国文化史中一个特殊阶层——士族,魏晋名士在乱世中求生存,逐渐形成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和谈尚玄远的清谈风气,这种表现反映了对个人精神自由的强烈追求,在思想和文化方面对后世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44.
秦嘉是东汉一个才华卓著的诗人,他为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但由于范晔在《后汉书》没有给他立传,后世常常为之扼腕。根据新发现的资料,对秦嘉的籍贯、生卒年限,作出了一个基本判断。秦嘉的死因扑朔迷离,徐淑的官司,也是让人浮想联翩。通过查证史料,初步分析认为,东汉诗人秦嘉“病卒津乡亭”只是一个历史假象,秦嘉的死不仅是受到了来自宦官集团和士族集团的双重挤压而“病卒”江津亭,而且他的家庭、身体、精神、爱情和荣誉受到了无情践踏,这是一场血腥的政治迫害。  相似文献   
45.
两晋门阀士族的奢靡消费触目惊心,在吃、穿、住、用诸方面无不穷奢极欲,远远超过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破坏了社会生产的人力、物力、财力诸要素,对当时的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冲击。  相似文献   
46.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降,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相似文献   
47.
文章讲述了课堂调控的意义,并根据课堂调控实现的效益大小将调控分为低级调控和高级调控。低级调控是课堂调控的基础,并分析了低级调控应采取的方法。高级调控是实现课堂高效益的关键,从教学程序、教学节奏、教学气氛三方面论述如何做好教学调控。  相似文献   
48.
因为南朝萧梁皇室的特殊政治身份,兰陵萧氏在隋代身居高位的同时也饱受猜忌,从而对隋朝产生了强烈的政治离心倾向。唐代兰陵萧氏一直保持着优良的士族门风,反映到从政风格就是对宦官集团的坚决抵制。  相似文献   
49.
从"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到"士为知己者死",从"士大夫"到"贫士","士"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发生着变化,但"士"的精神和"士"的称谓,今天仍然在流传。"士"的本意到底是什么?它在历史长河中是怎样一步步演变,衍生出丰富的内涵的呢?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士"。"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我国古代往往称男子为士,故《诗经》常以士女对称。  相似文献   
50.
唐末以降,中古士族大姓持续衰落,丧失了其原有的优越地位。士族大姓的没落,表现为政治与社会影响力的下降,五代时期的士族大姓在仕宦与婚姻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士族大姓的入仕途径、为官品秩大多已与庶族无异,中古以来维系士族圈子的门第婚姻也不再流行,五代士族大姓的婚姻风尚重官品而不重阀阅,与唐代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