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232篇
科学研究   117篇
各国文化   194篇
体育   188篇
综合类   148篇
文化理论   47篇
信息传播   3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佛经汉译始于东汉,东晋南北朝隋唐达到极盛,宋以后渐趋余绪尾声。在以传播佛教为主要目的的佛经汉译活动中,它的组织形式、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等都在随着佛教在汉地传播的速度、范围和影响的变化而变化,视佛教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交流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力求在最大程度上适应佛教传播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2.
昆明华南亭寺:青山之高,绿水之深,岂必佛方开口笑;徐行不因,稳步不跌,何妨人自纵心游。湖南衡阳罗汉寺:大肚能容,问人间恩怨亲仇,个中藏有几许;开口便笑,笑世上悲欢离合,此处已无些须。  相似文献   
993.
我是在中国教书的英语老师,这一点并无特别之处。如今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做着和我一样的工作,而且这个数量还在持续增长。然而使我庆幸的是.我同北京奥组委一起帮助行政官员和国家的技术官员为明年的奥运做准备。我常会觉得筋疲力尽,但同时被学生们为奥运所做的贡献以及和平与竞争的奥运理念所激励。  相似文献   
994.
《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杨衔之的作品,书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洛阳寺院四十余年的兴衰史,便数洛阳各大寺院的来历,规模,建制以至奇谈怪闻等情况,同时兼及北魏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风土人情和历史掌故等各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995.
欧阳修号称"六一居士",大量材料表明了欧阳修与佛教的关系、对佛教的态度及其佛学思想,欧阳修为宋代儒士型居士的代表。尽管他并不信仰佛教,但在其思想深处,佛教对他的影响还是相当深刻的。  相似文献   
996.
发挥图书馆信息功能为五台山研究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忻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在馆藏建设和文献信息服务的过程中,要把为五台山研究服务作为本馆的一项特色服务,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支持,发挥其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7.
乾隆初年官府对潮州开元寺的整饬,体现出佛教的盛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通过整饬,开元寺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清雍正十三年,世宗皇帝薨,继位的乾隆皇帝在操办雍正的丧葬上,坚持恪守满洲旧制,“定三年丧制,却群臣以日易月之请命”,反对群臣以简代繁办理丧事的做法。他对佛教之理,洞晰精微,深通奥妙,吸取世祖皇帝与僧人交往中的教训,“禁止内廷  相似文献   
998.
论宗教对迟子建与川端康成"死亡意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敏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11):123-128
迟子建与川端康成这两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家,都热衷于描写死亡,但他们对待死亡的表现方式和情感态度却同中有异,文章试图从宗教角度分析他们作品中的“死亡意识”,揭示萨满教、佛教时他们死亡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新时期散文中的佛教投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散文中的佛教投影石杰关键词新时期散文,佛教,主题类型新时期散文是在特殊的时代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十年动乱的结束与改革开放的兴起和发展,将人们从极左政治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经济、文化都呈现为开放的态势,佛教由此得以复兴。作为社会生活的整体反映的文学必...  相似文献   
1000.
刘勰认为僧人出家是为了免受家室之累,以全力从事弘佛。削发是出家人的标志,只要真心修禅并达到一定境界,即使形体不存在了,佛身却永住。佛儒只有道俗之别,没有终极意义上的不同,至道宗极,理归乎一,“道”和“菩提”是一个意思,只是语译的不同。刘勰的佛学信仰属大乘空宗派,其法名来源于“十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