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5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俗文学是明代最受关注的文体,文人将其真挚自然、浅显俚趣的风格引入雅文学创作,使得雅文学表现出明显的俗化倾向。从诗的俗化、词的俗化、文的俗化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万历年间雅文学的俗化倾向,揭示晚明文坛俗化的整体风格,表明明代由雅入俗的审美标准的转变。  相似文献   
72.
池莉小说传播现象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池莉小说与影视的结合是当今媒体炒作的一大热点.文人通过对传媒的借重,从而成就一番各得其所的"琴瑟和鸣".成功的小说改编让池莉在赢得了更多的读者和观众.而透过池莉小说传播现象,我们可以观察到90年代末充满活力与矛盾的文化情境,同时在池莉小说"触电"的背后透视误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73.
金庸小说之所以长期广受欢迎,其深层次原因,是因为小说符合民众的化传统及价值判断。这里用实证分析法扫纳出金庸小说中所表现的历史观,即民本史观,大民族史观,对皇权专制人治制度的批判三个方面,这对评价金庸小说的地位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对这些史观在光前社会中的特征,作用作了详尽的分析,指出包括俗学在内的学是对该时期进行进行社会研究材料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介绍19世纪50年代至2019年期间,欧美地区学者用英文发表的中国宝卷研究、翻译成果以及学术书评。通过评介不同时期欧美地区的中国宝卷研究,整理回顾中国宝卷研究在欧美学界的发展历程;梳理海外中国宝卷研究中的代表性议题;聚焦欧美地区宝卷研究与文学、音乐、宗教、社会文化史等相关学科的互动发展及多重研究视角;汇总近期相关研究学者与团体的学术研究动态;总结欧美英语学界关于中国宝卷研究的范式及发展趋势,为中国宝卷研究者的相关工作提供文献、资讯参考及可资借鉴的方法与视野。  相似文献   
75.
解读《文心雕龙.乐府》篇可看出刘勰对以乐府民歌为代表的俗文学是持蔑视、排斥的态度,这与他宗经的儒家道统思想、尚文采轻质朴的时代文风及担忧俗文学对雅文学的过分冲击有关。虽在特定的框架范围内,刘勰对俗文学也做出了某些肯定,但终是为了提升雅文学自身。  相似文献   
76.
俗文学是一切文学的母体.一般阐释上大都强调它的大众性、流行性、时尚性和娱乐性,但俗文学蕴含着普通民众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要求政治经济地位平等、惩恶扬善、诚信友好、家庭和睦、和平有序,而这种意识与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十分吻合,加强其研究将极大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7.
莫怀戚80年代以启蒙斗士姿态开始纯文学创作。进入 90年代,他“看破”文学 的“神圣”,从“纯文学作家”蜕变为“大众情人”。他是反复周旋于“纯文学”和“俗文学”之间的机 会主义者,既欢乐着又痛苦着,既成功着又失败着。他对纯文学和俗文学都同时报以深深的感 激。  相似文献   
78.
79.
文学雅俗对立的形成是文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知识精英阶层打破了原初文学的和谐态,赋予雅文学中心地位,使文学主流走向成为围绕雅文学的创作与生成;进入文学生产的阶段,知识精英阶层的权威地位被打倒,“雅中心”的观念被解构,雅文学开始走下神龛;新时代语境下,雅俗文学的二元对立被打破,文学复归本真,“文化公众”的形成预示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80.
王怀章 《现代语文》2014,(6):108-110
阅读有什么意义?文学世界作品浩如烟海,到底什么作品对我们的阅读有重要意义?意义又在哪里?在这个被俗文学充斥的时代,经典文学阅读越来越不受人们重视。人们只为满足自己需要,或为打发时间,或为消遣,或为追求时尚,经典文学的意义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