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82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5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7 毫秒
21.
东方管理学是一门介于东方文化学与管理学之间的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思想深邃,内容丰富;东方管理学课程只是近年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培养中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教学实践刚刚起步,常常处于盲目或探索状态。因此,有必要加以总结与提炼,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极为丰富的东方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应当突出儒商思想、汉字管理智慧和东方管理思想史三大领域的教学。只有如此,才能提纲挈领、重点突出,从而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2.
儒商精神中,孔子的“义利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社会文化属性、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兼具的现代传媒企业,将孔子“义利观”引入企业经营的理念当中去,更显得必要。  相似文献   
23.
"客商"由传统商帮发展成为今天跨国界的实业家组织,在近现代为国家复兴与建设作为了杰出贡献。"客商"不仅是"实业救国"和"实业兴国"的重要力量,而且也是近现代民主革命和国家建设的积极支持者;"客商"为中国传统"儒商"文化的现代转型作出杰出贡献,是现代"儒商"文化的积极践行者;"客商"也是近现代"华商"网络的倡建者和积极推动者。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要求当代"客商"同所有华商一起,共同弘扬优秀儒商文化,团结合作,树立爱国济世、诚实守信、自律自强的儒商情怀,提高竞争与发展素质,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自强而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24.
受余英时先生《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一书的启发,从中国近世存在的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出发,结合相关史实证明儒家思想不是阻碍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通过对明清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及其与政府关系的分析探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的中国近世的商业活动为什么没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经济。最后,重新回到韦伯的观点,对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现代化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5.
《北鸢》出版至今,引发了媒体和学界的诸多关注,是葛亮继《朱雀》之后耗时七年写就的又一部长篇巨著.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其出版的价值意义:人物群相的民国寄怀、古典意象的文化喻义和儒商风范的当下启迪.  相似文献   
26.
论新儒商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培养新儒商的时代背景,提出了培养新儒商要与新经济相适应的论断,并探讨了如何培养新儒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齐文化和鲁文化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鲁文化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其典型是儒家文化;齐文化是工商文明的产物,其文化成分是复合的.儒的变通性特点说明儒学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事实证明,儒商已经出现在当代市场经济舞台上.儒商结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积极引进西方商业模式,物质财富迅速增长。但与此同时,金钱至上等扭曲价值观甚嚣尘上,丧失道德底线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本文以《论语》为例,发掘儒家思想的当代商业价值,弥补当前中国商业伦理的不足,助力当代商业伦理实践。  相似文献   
29.
梁茂林 《生活教育》2011,(21):42-47
华之鸿所处的近现代,是很难办教育的年月。回顾明朝末年,满汉蒙古八旗20余万人,以武力建清朝。到了康熙年间,八旗兵仍是经营北疆的主力,到乾隆年间,以汉人为主的绿营兵就成为军队主力。到了太平天国起事时期,八旗绿营形同虚设,基本上失去战斗力,汉人将领已多是作战的主角。曾国  相似文献   
30.
明清时期的徽商秉承着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宗旨和教条,将三纲五常思想与经商实践相结合,从而创造了独特的儒商文化,形成了所谓的贾道儒行,使徽商逐渐形成了"贾而好儒"的特点。而徽商这一特点对于徽商的崛起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又为徽商的衰落埋下了伏笔。通过对明清徽商"贾而好儒"现象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具体体现和内涵﹑利与弊等方面来解释明清徽商"贾而好儒"现象,从而阐明徽商"贾而好儒"特征对于徽商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