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203篇
科学研究   85篇
体育   366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11.
目的:通过最大Lyapunov指数评价局部动态稳定性,探究传统、极简和极致缓震3类跑鞋(后跟高度分别为33、8、46 mm,掌跟差分别为12、0、10 mm)对跑步过程中膝、踝关节动态稳定性影响的差异,为跑者鞋具选择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惯性测量单位传感器比较跑者[年龄:(26.3±1.1)岁,身高:(1.75±0.02)m,体质量:(63.3±2.7)kg,BMI:(20.8±1.3)kg/m2)]以(10.8±0.5)km/h的速度在跑步机上持续跑步时下肢关节峰值合加速度,通过Rosenstein算法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评估3类跑鞋在跑步过程中对下肢局部动态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ukey HSD事后多重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显著性水平设置为P<0.05。结果:1)跑者穿着传统跑鞋的峰值合加速度大于极致缓震跑鞋,但小于极简跑鞋,且所有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2)跑者穿着3类跑鞋的踝关节合加速度的最大Lyapunov指数具有显著差异(P=0.018),相比极简跑鞋,跑者着极致缓震跑鞋的踝关节合加速度的最大Ly...  相似文献   
712.
目的 探究佩戴2种膝关节护具对羽毛球运动员完成蹬跨步动作时髌股关节载荷的影响。方法 选取12名羽毛球高水平运动员佩戴无护具、佩戴髌骨带和佩戴护膝模拟,正手蹬跨步、正手被动蹬跨步动作,使用4块Kistler三维测力台、8台Qualisys红外高速摄像头同步采集受试者右侧下肢动力学与运动学数据,以对比佩戴膝关节护具前后跨步足落地阶段股髌关节力、关节应力、关节力矩和关节角度等参数。结果 与无膝关节护具相比,佩戴护膝能够显著减少正手蹬跨步、正手被动蹬跨步动作落地阶段的膝关节峰值屈曲角度(p<0.05)、显著减少膝关节峰值伸膝力矩(p<0.05)、显著减少髌股关节峰值力(p<0.05)、显著减少髌股关节峰值应力(p<0.05)。结论羽毛球运动员佩戴护膝完成蹬跨步动作时,均有较低的股髌关节峰值应力、股髌关节峰值力及股四头肌峰值力,同时发现佩戴护膝可以缓冲膝关节压力,对髌骨以及膝关节韧带等组织起到保护作用。鉴于此,运动员佩戴护膝能够减少膝关节疼痛、提高膝关节稳定性、降低运动损伤风险,以预防股髌关节疼痛综合症。  相似文献   
713.
本文简要介绍了结构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结构设计原则,旨在使结构设计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14.
陈刚  宿建乐 《今日科苑》2010,(14):38-38,39
双足步行机器人发展至今,不自然的机械步态依然没有多大的改变,且一般依赖大力矩、高增益的反馈驱动系统以及上层的轨迹规划和姿态平衡控制来实现稳定双足步行。由于采用复杂控制策略和驱动系统造成机器人能量使用效率较低,而且不利于研究人类自然、高效的行走机理。本文旨在为欠驱动双足步行机器人提供稳定,可靠的关节控制器解决方案,以达到快速、精确控制,实现仿人类的动态稳定、自然高效步行。本文主要包括介绍机器人关节控制器的硬件系统设计,基于Hebb学习的单神经元PID算法在机器人关节控制器控制策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715.
随着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由于训练的早期化和专业化,使青少年的骨骺损伤不断增加。早期骨骺损伤可分为两类,一是由于突然暴力所致急性的关节损伤,如骨骺分离、骨骺撕脱性骨折;二是由于训练中反复多次挤压、牵拉、撞击与研磨等力量所致的慢性损伤。骨骺的损伤如不加以重视,往往会严重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成绩的提高,并对身体成长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716.
短跑运动控制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短跑最高速阶段下肢的生物力学模型,探讨短跑运动下肢肌肉在多关节运动中协调、控制功能的生物力学机制,为短跑技术分析、技术最佳化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三维红外高速摄像系统(300 Hz)、三维测力台(1 200 Hz)采集8名高水平短跑运动员在塑胶跑道上全力跑动时的数据.使用环节互动动力学分析短跑最高速时一个步态周期的运动学、动力学数据.研究结果: 1)触地初期,地面反作用力通过膝关节和髋关节前方,在膝、髋关节处产生伸膝、屈髋力矩的外力矩(EXF),此时肌肉力矩(MUS)的主要作用是对抗地面反作用力产生的外力矩(EXF).此时,膝、髋关节处最大MUS分别为203.40±93.60 Nm和455.24±198.72 Nm;蹬伸末期,在髋关节处出现较大的由大腿加速度和髋线加速度产生的惯性力矩(INT),在离地后小腿后摆运动中起到积极作用;2)摆动初期,小腿的后摆主要是惯性力矩引起的;摆动末期肌肉力矩(MUS)与惯性力据(INT)出现最大值,膝关节处为249.32±38.81 Nm、194.01±30.90 Nm,髋关节处为650.81±101.06 Nm、410.80±78.67 Nm.结论:支撑期,肌肉力矩(MUS)和地面反作用力产生的外力矩(EXF)是主要控制下肢运动的主要力矩.支撑末期,大腿加速度及髋线加速度在髋关节处产生较大的惯性力矩(INT),为离地后小腿的积极后摆提供帮助;腾空期,摆动腿的运动主要受肌肉力矩(MUS)和惯性力矩(INT)控制,其中,惯性力矩(INT)主要由小腿的角加速度产生的,两力矩相互作用,以控制与完成下肢的目标动作.  相似文献   
717.
从太极拳角度来研究关节位置感,一方面在于寻找形成新技能的"关键性线索";另一方面在于探索传统技术的科学性.用关节位置感测定方法对不同水平练习者进行了感觉测量和分析.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运动过程中太极拳选手动作的准确性、稳定性强于一般练习者.  相似文献   
718.
关节是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体育锻炼至关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育锻炼的持续,各种关节问题就会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关节疼痛的现象非常普遍。氨糖,全称D-氨基葡萄糖,主要从蟹虾壳中萃取,是亲水性极强的蛋白多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软骨细胞的重要营养素之一,是软骨基质和关节液的基本成分,其被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深受大众的喜爱和推崇。  相似文献   
7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