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106篇
科学研究   6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51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农村职成教在完成扫盲和“两基”等历史任务后,进入新千年,面对西部大开发、第二轮扶贫攻坚和加入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它又将是重任在肩,如何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32.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面对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必须把切实解决好学生的实际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切入点,这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3.
关键词,对一篇文章而言,指的是能揭示文章核心意义的词语;对课堂教学而言,指的是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词语。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回归语文本身,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抓关键词句,推敲揣摩,变换比较,想象词语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从细节入手创设问题情境,牵一发而动全身,唤醒学生的  相似文献   
3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本文就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选题和形式、理论和实践方面谈谈实施的策略。一.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寻求综合性学习的切入点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实施综合性学习要紧紧  相似文献   
35.
阅读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个好的切入点,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将学生带入一种别样的境界。可以说,一个好的切入点能够为我们打开智慧阅读的大门。所谓切入点,就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6.
拓展教学即“拓展”的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践履。综合已有研究者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拓展教学就是在原来教材的基础上,基于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语文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和教学需要对语文教学做出机智性的调整,共同建构教学活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过程。本文主要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拓展教学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7.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的渗透使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原本深奥抽象的知识,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会变得具体、形象、生动,学习过程也会变得轻松、有趣。  相似文献   
38.
一篇课文包含了很多教学内容,若要在课堂上面面俱到,那么教学过程必定会杂乱无章。假如教师能根据课文自身特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在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之后选准突破口,以此为抓手,将课文、教师、学生等课堂因素整合起来,就  相似文献   
39.
我们学校目前正在进行以学案为载体的教研教改,听了几节利用学案上的语文课,我发现一些教师把文学作品的教学等同于了做题,片面地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在这样的课堂上难以感受到生命的涌动与成长,难以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诗意。其实语文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教学是有生命的,  相似文献   
40.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工科院校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切入点、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等的定位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导致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多个环节出现随意性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