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532篇
科学研究   15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134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17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国家.社会本位型刑事政策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现实国情,契合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当前刑事政策改革和发展的理性选择。在国家.社会本位型刑事政策模式中,公民参与既是犯罪治理的客观必要,也是刑事政策科学化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公民的权利要求。我国目前刑事政策实践中的公民参与,无论在参与的范围还是参与的程度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完善我国刑事政策中的公民参与,需要在社会基础构建、意识培养、制度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2.
2010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中小学生在校发生的人身损害问题的责任归责第一次明确地作出了法律规定。根据该法,过错责任原则应是中小学校对在校具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以上学生伤害事故责任归责的主要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应是中小学校对在校无民事行为能力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只有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下适用。  相似文献   
123.
我国刑法理论界普遍承认自救行为具有正当性,但对自救行为的正当性依据问题颇有争议。笔者认为"社会相当性说"结合了其他学说的优点,主张对自救行为的各个特征如目的、手段、法益侵害等综合判断,具有合理性,可以作为自救行为的正当性依据。尽管如此,由于我国刑法没有明确规定自救行为是排除犯罪的正当行为,司法机关也质疑自救行为的合法性。因此,这就要求尽快对自救行为立法,赋予自救行为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124.
廖好好 《考试周刊》2011,(15):237-238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我国知识产权执法机制常常以TRIPS协议确定的一些原则为标准来研讨自己应遵守的执法标准,因此结合侵权法的发展现状、知识产权的自身特点及TRIPS协议的具体规定,对TRIPS协议中著作权侵权归责原则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加快我国著作权法的完善和执行尽快与国际接轨有着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5.
摘要:以体育竞技中的使用兴奋剂行为的刑法规制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域外尤其是德国对兴奋剂的规制演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研究认为:1)随着兴奋剂使用的泛滥化,国际社会开始出现对体育竞技中使用兴奋剂的行为予以刑事处罚的倾向。2)各国的处罚模式主要有两种,即以欺诈罪来规制使用兴奋剂非法获得经济性利益的行为,以故意伤害罪来保护运动员的身体法益。然而这些传统的规制模式存在零散性、滞后性,且缺乏理论自洽性。3)2015年11月德国制定的《体育反兴奋剂使用法》明确了兴奋剂刑事规制所要保护的法益和目的,体系性地划定了需要刑罚化的兴奋剂使用行为。4)为促使我国未来兴奋剂刑事管控的规范化和体系化,应当明确刑事立法所保护的法益、反兴奋剂刑事立法的目标以及处罚的具体范围。  相似文献   
126.
近年来,记者采访遭遇人身攻击或事后报复,甚至因撰写新闻报道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事时有发生.记者的执业环境似乎变得有些“凶险”.危险信号:以刑事手段处理未经查实的言论2010年7月,《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不幸成为“记者被通缉”这一新闻事件的男主角.  相似文献   
127.
和平 《大观周刊》2011,(14):232-232
十年前,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对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进行过一次学术讨论,当时,知识产权侵权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观点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硕布,一些原本得到确认的观点再次模糊起来,有必要予以新的检讨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一个不规范的法律习语,它时本来清晰的侵权责任理论体系构成了扰乱,而实际的意义却并没有学界想象的那般重要,十年前的那场学术讨论的参与者对彼此都存在误解,却使得那场讨论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8.
陈雍升 《大观周刊》2011,(26):73-73,39
拍卖扣押物上既有民事抵押权又涉及刑事财产退赔,执行过程中如何处置拍卖所得款,拍卖所得款应退赔给被害人,不支持抵押权人的优先受偿权,是适用刑事执行相关法律的结果。拍卖财产上原有的担保物权及其他优先受偿权处理的规定对刑事财产的执行不必然适用;刑事裁判中退赔被害人财产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207务规定的“刑事判决、载定中的财产部分”;追缴退赔不属于财产刑,不适用刑事财产刑中民事债务优先于财产刑受偿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9.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是知识产权法理论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其中一种突出的观点是主张无过错责任原则,这一观点的产生存在一些特定的缘由。作者通过对自己的分析主张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应实行过错责任原则,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做出初步研究,希望以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0.
张明勇 《大观周刊》2011,(23):18-18
作为一种刑事诉讼程序,刑事自诉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与公诉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具有不能为公诉完全取代的特质。为此我们应当认识刑事自诉制度的存在价值并分析运行中的问题并究其原因,从而构建符合中国实情的刑事自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