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89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教育   97757篇
科学研究   4523篇
各国文化   85篇
体育   1057篇
综合类   1631篇
文化理论   261篇
信息传播   4582篇
  2024年   590篇
  2023年   2184篇
  2022年   1866篇
  2021年   2251篇
  2020年   2246篇
  2019年   2556篇
  2018年   1113篇
  2017年   2031篇
  2016年   2458篇
  2015年   3534篇
  2014年   8216篇
  2013年   6977篇
  2012年   7721篇
  2011年   8792篇
  2010年   7398篇
  2009年   6696篇
  2008年   7899篇
  2007年   5934篇
  2006年   4530篇
  2005年   4613篇
  2004年   4374篇
  2003年   4317篇
  2002年   3600篇
  2001年   3082篇
  2000年   2781篇
  1999年   629篇
  1998年   347篇
  1997年   260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181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艺术设计教育与创造性思维及其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培养创造性思维及其能力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理念。知识技能、智力和非智力是决定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三个主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都要紧紧围绕这一理念而进行。  相似文献   
152.
153.
运动直觉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初步建构了运动直觉的理论,提出了一些观点与认识,如:1)运动直觉是个体在复杂的运动情境中,根据有限的信息,对问题进行直接地和迅速地解决的思维.2)运动直觉具有直接性、快速性、或然性、情境性、运动水平差异性、信息受限性和直觉过程伴随着对结果正确性的自信心等特点.3)运动直觉是独立的直觉的下位概念,是认知技能的较高水平,在运动思维中占有着独特的地位.4)运动直觉存在着运动水平差异、个体差异和项群差异.  相似文献   
154.
2003年1月6日,北海市清除银滩公园的最后三幢建筑物并将向世人免费开放,我和《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的两位记者一起被邀前去采访。后来《人民日报》发了300多字的简讯《北海银滩回归自然》,《经济日报》发了500多字的消息《北海:还银滩本来面目》,我在《光明日报》发了2000字的报道《北海还滩于大海的思考》(经《光明日报》广西记者站刘昆站长修改)。我的这篇报道被报社评为好稿,北海市有关领导也认为有深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采写中逆向思维的运用。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了一场空前的淘金热,有一位叫…  相似文献   
155.
运用实验法,在形体健美教学中,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采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思维演练。结果表明,采用思维演练法能加快动作技能的形成,提高动作质量,并有助于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6.
157.
本文阐述了近世代数课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58.
论传媒对科学的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 《新闻界》2003,(4):9-10,18
现在传媒对科学的报道在整个报道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例如美国华盛顿新闻博物馆2001年公布的美国公众评选出的“20世纪世界100条重大新闻”中,科学新闻占了37条,比例相当高。原因在于最近100年来,生活中的科学因素激增,人们对科学的关注近年也呈上升趋势。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相对较低,但近年也呈上升趋势:1996年全国第三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时,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只占被调查者的0.3%,而这个数字在2001年的调查中已经上升到1.4%。虽然不令人满意,但上升速度是很快的。根据新华社2001年10月的报道,除了正规教育渠道外,我国科学信息的传播渠道中…  相似文献   
159.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参加全国名师洪镇涛先生主持的本体改革实验以来,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一,还课堂以琅琅书声。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并非是机械的朗读或简单的声音重复,而是在揣摩透作者思想感情基础上的品读,尽力读出作品的原汁原味。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宜根据文章体裁特点选择适宜的朗读方法。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