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1322篇
科学研究   30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78篇
综合类   100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2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科学的功能可从静态与动态角度进行理解。科学理论的解释与预见功能侧重于对科学的静态理解,而文章着重从动态的科学实践活动的角度,对科学的衍生功能进行了阐发。作为科学动态发展过程中的典型形态,诺贝尔奖集中地体现了科学的衍生功能:如推动科学普及和传播、促进方法创新、转变科技发展思路以及为科学注入文化与理性内涵等。  相似文献   
42.
无边界管理的动因分析及模式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边界管理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向无边界管理模式的演变;在分析无边界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企业实施无边界管理的动因,并提出了我国石油企业构建“无边界管理模式”的建议。这对目前的国企改革及营造核心能力的企业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3.
美国高校交叉学科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学科教育弊端和不足的日益显露,有关交叉学科教育的探讨和实践范围不断扩大,受到各国高校的广泛关注.本文对美国高校交叉学科教育的发展、概念与实践问题进行梳理,以为有关研究做一初步工作.  相似文献   
44.
孙颖 《教育导刊》2011,(7):57-59
农村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研究多集中于对教师个体主观动因方面,文章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农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社会动因,揭示农村教师话语权条件性缺失的现状及其自主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5.
美国"在家上学"现象的迅猛发展源于多种力量的推动。在教育理念上,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基础,它同时也得益于教育私有化理念的影响;在政治方面,美国政治文化中反主流倾向的发展、女性主义的发展以及相关组织和机构的积极活动对于"在家上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公众对宗教祈祷的强烈要求和对学校价值观教育的不满也是推动"在家上学"现象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家庭经济状况的好转、郊区化进程、网络和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在家上学"现象的兴盛。  相似文献   
46.
市场的绿色消费需求、政府的引导与监管、国际绿色化运动浪潮、企业的持续经营目标等是驱使中小制造业企业绿色管理行为产生的主要动因。为此,政府应通过管理体制的绿色转型、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的培育、绿色管理资金支持力度的加大、绿色关键技术开发的加强等途径促进中小制造业企业实施绿色管理;从中小制造业企业自身来说则应通过经营理念的转变、企业内部绿色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及企业间合作的加强等途径来加快实施绿色管理的进程。  相似文献   
47.
48.
论述了何其芳早期文学思想在他诗文创作中的主要体现,认为贯穿其早期文学创作的基本思想就是:"美、思索、为了爱的牺牲"。而何其芳这种文学思想的形成与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和浸润,新月派诗歌的鼓舞和激荡以及西方文学的多元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9.
语码转换是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适时、适当地进行语码转换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将通过对3位大学英语教师及其班级的调查研究,探究英语课堂上教师教学中语码转换的现状和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50.
郁达夫开创了"自叙传"式小说这样一个文学流派,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小说艺术范式——心理和情绪体验范式,文学创作的主观性和抒情性,得到空前的突出强调。正是他通过"自叙传"式小说所塑造的一系列"零余者"形象,对1920年代初一代开始觉醒的知识青年乃至"五四"新文学以来的文坛,有着不可小觑的深远影响。"零余者"形象,其实也是"五四"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一种自我袒露、解剖和知识者复杂心态的一种精神表征。"零余者"形象背后所蕴含的经济和心理动因,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