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38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中华武术》2008,(3):36-37
河南派心意六合拳是中华武术中著名的内家拳之一。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传承历史。其拳风古朴苍劲至精至纯,劲力雄浑,动静相宜,形神统一。招法简单,出手毒辣、内劲宏大。武林中有“太极十年不出门,心意一年打死人”之说。  相似文献   
62.
论太极拳的身型及其与劲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太极拳的健身功能日渐突出的今天,劲力仍是太极拳的核心。正确的身型是滋生劲力、整合劲力、发放劲力的关键。各部分劲力的和谐统一是太极拳身型种种规矩的基本原则。本文对太极拳的身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进一步揭示了其与太极拳劲力的关系,希望能为太极拳练习者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3.
张君 《武当》2008,(10):18-19
提到太极拳,提剑“劲”,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一句话:“太极用意不用力”。然而,深谐太极拳理的人都知道,这里的“不用力”,并不是否认太极拳中力的存在,而是强调太极拳中所用之“力”并非“拙力”,乃是太极之“劲”。太极拳的核心是技击,而技击的核心是劲力劲力的运使和发放是技击能否制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4.
孙国玺 《武当》2011,(8):23
"松",是练习太极拳的一种最基本的要领。"沉劲"是太极拳运用劲力的最基本法则。在行拳过程中,如果不能放松,身体就会僵硬。身体僵硬,就会运转不尹;身体僵硬,在进攻时,就做不到快捷迅猛;身体僵硬,在防守时,就会顾此失彼。所以,太极拳各门派都特别强调和注重"放松"二字。无论各派太极,不管其拳法如何刚猛,没有不注重放松的。不能放松的拳脚功夫,在运用时动作就会僵滞,大  相似文献   
65.
《武当》2009,(5):I0001-I0001
一、函面授部 (一)《弹铗楼丹道武学秘笈上册》内容: (1)四龙四月太乙八法(以求松胶之体) (2)强筋&;#183;补髓诀(瞬间增强人体内气劲力)  相似文献   
66.
冯拥拥 《精武》2009,(7):9-9
受《精武》杂志主编吴宪民先生委托,我利用“五一”假日之闲,只身由山西去西安看望师伯尚济老人。在长安大学的小花园里,老人正在练崩拳,龙行虎步,鹤发童颜,白须齐胸:道骨仙风。我急忙上前拜见,老人亲切地拉我坐下,虽是望九之人,手指劲力不减少壮。  相似文献   
67.
后撩腿,又称蹶子腿、鸳鸯腿,是北派武术独特的腿技,在实战对搏中无论远距离、近距离均可出腿踢击对手,同时踢击点上至腹腰、胸背、头面,下至小腿胫骨、膝关节、裆部等,部位非常丰富。后撩腿发腿多以转身背向出招,具有隐蔽性,易造成对手麻痹大意、上当受骗。根据实战情况后  相似文献   
68.
卢艳彬 《武当》2013,(7):29-31
蹬、踢、摩、探、踩,是八卦掌拧旋走转中脚下的五种劲,是八卦掌功夫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五劲"作用下,走转中以空入定,以定生慧,以慧生意,以意带形,动中生静,静中养气,动中炼气,以气帅形,以神帅气,充分展示出八卦掌以阴阳为体,以刚柔为用之功。  相似文献   
69.
卢艳彬 《武当》2013,(8):30-32
二、蹬、踢、摩、探、踩五劲在先天八卦中获得,于拧旋走转中变化不已。八卦有先后天之分,八卦掌亦有先后天之别。先天八卦掌为拧旋走转,为根为本为体。后天八卦掌为64势法与384之手法,为用。以身体而言,有身体八卦,为先天八卦,"本"也;以四肢而言,有四肢八卦,为后天八卦,"用"也。天地生万物皆有本源,人体亦皆具先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70.
中华传统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一脉衍续了整体性“劲力”观和运动变化的“同一性”。基于对“劲力”的认识和把握,中华传统武术渐渐形成了圆弧运动特色。它与当代科学揭示的自然界蕴含的规律本质,即变化过程中的“同一性”不谋而合。本文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华传统武术的整体性“劲力”观对于武术技术实践的指导作用,以及对于武者个体经验模式建立所起的作用,并进一步阐明中华传统武术对直接自然“力”予以辩证否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