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1篇
教育   22篇
体育   304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付饶  王萌 《网球》2011,(5):100-103
功利网球害死截击。大家都看到了:如今的世界第一、世界第二(纳达尔、小德),尤其是小德几乎从不主动上网,压根儿就没上的意识。截击在现代的单打比赛里,就如同高压一样,差不多成了一次性的绝杀技术。有人专门统计过,纳达尔平均要击50-60次底线球,才能换来一次的网前截杀;德约科维奇则更甚,平均击60-80次底线球,才能换来一次的网前截击。  相似文献   
92.
《网球》2011,(11):140-141
帽子戏法 安涟·穆雷 英国人成为亚洲赛季最大赢家,连夺曼谷、东京和上海3站冠军。在费德勒,小德缺席,纳达尔状态欠佳时,穆雷再次捍卫四巨头的地位。2009年2月,穆臂短暂来到第二位,2010年3月之后,穆雷无缘前三甲,亚洲赛季后,穆雷排名再次超越费天王。  相似文献   
93.
邱友益 《网球》2011,(3):28-29
2011年澳网总奖金为2,400万美元,比2010年上涨了3.8%。其中,单打冠军奖金为220,000美元,亚军为110,000美元,四强为420,000美元。男双和女双的冠军奖金分别为454,500美元,混双冠军奖金为135,500美元。  相似文献   
94.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观察分析等方法,对费德勒在2009年法网男单半决赛、决赛的基本技术和战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费德勒技术全面,底线相持、主动进攻意识和捕捉上网时机的能力比较强,正手侧身攻和放小球技术结合较好;常使用三种不同的旋转控制比赛节奏,而且效果很好。但是反拍缺乏攻击性,而且存在不够稳定的问题,失误较多。  相似文献   
95.
运用数理统计为主的方法对男子网球单打运动员2011年ATP官网公布的十项技术统计与其年度积分进行主成份检验、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研究显示:一发成功率,一发胜率,二发胜率,发球局胜率,挽救破发率五个技术统计是男子网球红土场的五个关键制胜因素.同时指出:红土场发球局的所有指标与接发球的所有指标呈负相关态势,上旋球,底线进攻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红土场制胜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6.
青青 《网球天地》2013,(2):44-53
2013年墨尔本公园有很多新气象,对我们来说,最大的亮点是有5名中国球员出战澳网单打正选赛,再一次创造了网球历史的新纪元。当你拿到杂志的时候,他们已经结束了自己难忘的征程,但我们还是要记下这几位中国球星的闪耀风采。  相似文献   
97.
数说     
《网球天地》2013,(10):14-14
2009年澳网、2010年温网,以及今年法网和美网,纳达尔和塞·威廉姆斯总共4次在同一项大满贯赛事中,分别夺得男女单打冠军,他们由此成为网坛历史上最强的“冠军组合”。  相似文献   
98.
美网新发现     
姚昆 《网球天地》2013,(10):48-50
男女单打冠亚军都被头两号种子选手包揽,连双打也没有产生新的大满贯冠军,像女单和男双这样老将“统治力”强大的项目,甚至诞生了历史上最“老”的冠军得主……看似极度缺乏新意的本届美网,其实也蕴藏着一些值得回味的新亮点和新趋势,它们也许就是能改变网坛未来面貌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99.
《网球天地》2013,(9):79-79
在Tennisl23业余网球分级赛“2013年北京3_5级单打积分排名榜上”,排名首位的是一位网名为“费德毅”的球友。费德毅的真名是关毅,来自于国家法官学院,是中央国家机关的一名网球爱好者。  相似文献   
100.
对传统羽毛球教学训练和比赛中所强调的简单“最佳回动位置”提出质疑。理由是运动员向场地4角运行速度不等,因而以4角中心位置作为“最佳回动位置”的战术已不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回动位置的判断还应根据本方击球判断对方回球的几种情况来迅速回动,以达到回击球最高质量的目的。根据本方击球落点和本方所处在不同身体条件下,来判断本方队员回动位置。依据此种方法对我国林丹、丹麦皮特.盖德在2004年汤姆斯杯中在不同条件下所选择的“最佳回动位置”后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对所得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力图为以后的教学、训练、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