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09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93篇
教育   7693篇
科学研究   1227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427篇
综合类   381篇
文化理论   42篇
信息传播   609篇
  2024年   386篇
  2023年   1557篇
  2022年   685篇
  2021年   378篇
  2020年   425篇
  2019年   454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547篇
  2013年   433篇
  2012年   535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437篇
  2008年   465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01.
在详细阐述晶面(晶向)标准极射赤面投影原理及其完整投影图绘制过程的基础上,绘制了立方晶系常用的低指数晶面(晶向)标准极射赤面投影示图;应用“滑移三角块”扼要阐释了滑移系确定与优先滑移、复滑移、双滑移及晶体在滑移过程中的转动行为。  相似文献   
102.
以两类功能梯度材料三明治板为研究对象,首次提出基于位移场变量,采用20节点等参元法,计算不同长宽比、不同长高比的三明治板在横向双正弦载荷下的扰度和应力。本方法产生的网格数量少,计算速度快;通过将20节点等参元法的计算结果与专用板壳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3.
MCS-51系列单片机的P3口是一个双功能口,具有特殊性。当T0口(P3.4)或T1口(P3.5)作为内部定时器使用时,其口线还可作为通用输入/输出口使用。章对单片机P3口的定时器/计时器口的双重使用方法,从原理上作了详细分析,并介绍了其在真空压强、测量仪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了单片机自身口资源有限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4.
非晶材料驰豫过程中杨氏模量的唯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晶态材料驰豫过程中模量的唯象描述的基本思想出发,同时考虑到近年来对非晶材料驰豫规律的种种研究,将传统的构造力学参数模型作了驰豫单元的作法与现在流行的双能级模型统一起来,对非晶材料驰豫过程中的杨氏模量进行了唯象处理,得到了与以往不同的驰豫规律。  相似文献   
105.
一、联绵词的特点联绵词也叫“联绵字”,又叫作“连绵字”,是指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虽然有两个音节,但词只具有一个词素,所以联绵词属于双音节的单纯词,不能分开来解释,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联绵词是单纯词,不能分开逐字释义。所谓联绵词,就是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联绵词是双音节语素,每个音节都不能单独表示与整体意义相关的意义,它的意义体现在两个单音节字的结合中。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绝不能分开来释义。所有联绵词,无一例外。有的联绵词拆开后,虽然其中一个字或两个字都能单独…  相似文献   
106.
对一种复杂的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双旋翼系统进行了研究。在详细、准确地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双旋翼系统数学模型,并对双旋翼控制系统的姿态控制进行了初步仿真,并给出了仿真结论。  相似文献   
107.
谈双电桥的灵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讨论了如何测量双电桥的灵敏度及影响双电桥灵敏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8.
提出高职开展"双证"沟通的必要性,探讨了高职实施"双证"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利用PT-内射模来刻划双正则环,从而得到双正则环的若干等价条件,同时推广了文[1]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德彪西《水中倒影》的和声语言进行分析,可看出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独特的和声技法对该作品调式调性的影响,以及该作品与传统和声语言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