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5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明代"官俸最薄",明代统治者也采取了一些举措以提高俸禄.但终明一代,薪俸微薄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观.因为薪俸低微,官员往往铤而走险,造成贪墨之风盛行,吏治极度败坏,进而给明代政治、经济乃至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但从另一角度讲,高俸禄抑制吏治腐败毕竟是有限的,它只能解决一些较为突出且低水平的要求所产生的问题,而对于穷奢极欲几乎起不到多大作用,甚至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不能简单地将明代吏治的腐败完全归结为俸禄微薄.  相似文献   
42.
雍正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正帝居康熙与乾隆之间,在位时间虽不长,其统治时期却是清代康熙,乾隆两代盛世的重要过渡阶段。针对康熙晚年吏治松弛,国家渐呈颓势的现状,雍正从整吏治入手,主张宽严相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主张平等对待和谐共处。雍正统治时期为乾隆期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
贫寒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经常站在穷苦人的角度上制定治国方略。试图营造一个安定祥和的大明王朝,而对于那些破坏安定祥和氛围的贪官污吏、富家大族予以整治,使明初的社会初显国泰民安的迹象。  相似文献   
44.
安徽砀山县干部作风、部门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两风办"),一个只有11名工作人员的非常设机构,在短短数月内,掀起了一座县城的吏治风暴.  相似文献   
45.
继网传辽宁铁岭市有9个副市长、20个副秘书长,河南新乡市有11个副市长、16个副秘书长后,湖南平江这一贫困县有10个副县长、4个县长助理的事实又被曝光,且有其官方网站为证。  相似文献   
46.
"如何选官""如何管官"是我国古代吏治的两大主题,集中体现在官吏的选任、考核、监察三大制度上。其中,举荐制是一大历史进步,有利于激励官吏的进取精神,而科举取代荐举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官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亦有力遏制了在选人用人上的任人唯亲、贪污腐败之风,对古今中外产生过重大影响并有着深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7.
懦弱的南宋小朝廷,内困外患,吏治腐败,上上下下,可以说,好官不多.但傅僧佑子孙三代却是例外,僧佑两次出任山阴县令,后至安东录事参军,皆"政声甚高".  相似文献   
48.
祈天救灾由来已久,在清朝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中详备的规定了"水旱则祈"的法律制度,在水旱灾害来临之际,朝野上下纷纷祈天,反省人事,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清理讼狱,以期天人感召,救民于灾难。  相似文献   
49.
从"鬼吏形象"、"冥府制度"、"教化思想"等三个方面对《子不语》与《聊斋志异》进行对比,以探寻《子不语》在"冥府吏治"题材上对《聊斋志异》的继承发展及其意义。《子不语》塑造了众多贴近现实生活的"鬼吏",极大地丰富了鬼吏形象,也更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官吏形象。《子不语》中的刑罚,不是森严的制度,而是导人向善的"工具"。《子不语》中表现出来的对封建道德不合理现象以及对"命"与"理"的思辨,是袁枚跳出了当时社会封建道德约束的拘泥,对命运以及人生的一个深入的思考。袁枚通过《子不语》构建的"冥府"不仅从鬼吏形象等方面对《聊斋志异》有所发展,在反映当时社会现实方面,其更大胆更客观的笔触,更增加了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0.
韩愈任潮州刺史8个月,以"居其位则思死其官"的从政态度,奉行"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的治潮方针,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赢得了潮人的尊崇并成为潮州吏治的一面旗帜.从宋代以后,"以韩为师"在历代治潮官员中蔚为风气,从而推动了潮州社会之繁荣发展,特别是由于兴学育才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使潮州成为"文物不殊于上国"的"广左甲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