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754篇
科学研究   24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4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本文对微生物吸附法处理重金属污水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介绍了常用的微生物吸附剂,比较了不同种类微生物吸附剂的差别。讨论了微生物吸附剂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和吸附机理。最后,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重金属污水微生物吸附法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2.
53.
54.
在指导学生教育实习时 ,我们发现 ,初中化学中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的实验[1 ] ,有些不够完善之处 :(1)预先制备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未进行演示实验时 ,气体颜色已变得较浅 ;用此气体做实验 ,现象不太明显。(2 )气体颜色变的较浅 ,是因为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之间有如下平衡[2 ] :2NO2红棕色N2 O4 无色两者的含量具有表 1中的关系。表 1温度 ℃ 2 7 50 1 0 0 1 35NO2 % 2 0 4 0 8998 7N2 O4 % 80 60 1 1 1 .3可见 ,二氧化氮经放置后 ,已变成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混合物 ,甚至大部分是四氧化二氮。这时 ,讲瓶中是二氧化氮 ,显然不…  相似文献   
55.
1 立项背景 金属腐蚀遍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各个领域,危害十分严重。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铁量相当于年产量的1/4—1/3,发达国家每年为解决腐蚀问题所花费用占国民经济的2%-4%,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因此,研究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已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保护资源、节约能源、节省材料、保护环境等问题。国内外已经采用不同方法对金属材料进行了防护,如:采用电化学保护法、表面处理方法、在腐蚀介质中添加缓蚀剂等方法。  相似文献   
56.
四氯化碳加氢Pt/C催化剂活性下降原因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FYX-1型1L高压反应釜上考察了Pt/C催化剂对四氯化碳加氢制氯仿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Cl4的转化率和CHCl3的选择性均达到95%-97%,但催化剂重复使用后,CCl4转化率明显下降,通过液氮容量吸附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其活性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反应产生的氯离子与Pt/C催化剂发生了某种化学和物理吸附,氯和Pt形成了Cl-Pt中间体,部分氯占据了Pt/C催化剂的表面,从而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57.
楼芳彪  钱跃言 《科技通报》1995,11(5):280-284
测定了石油亚砜萃淋树脂的吸附性能,其饱和吸附容量Q=90mgAu/g树脂,金的吸附反应速率常数K=1.02×10 ̄(-3)s ̄(-1),热焓△H=-6.70kJ/mol,自由能变化△G ̄(298)=-20.59kJ/mol,熵变△S=46.6J/mol·K.树脂吸附金的反应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式.探讨了树胎吸附金的反应机理.用酸性硫脲或亚硫酸钠溶液均能定量洗脱吸附在树脂上的Au(Ⅲ),树脂可再生使用.  相似文献   
58.
天底下最爱我的人听姥姥说,我是在深圳某医院出生的。那天傍晚五点,肚子开始疼痛的妈妈就被送到了医院。不知道妈妈听谁说顺产的孩子更健康,所以妈妈选择了自己生产。可是,调皮的我似乎还不  相似文献   
59.
使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计算研究层状SnSe2材料中锂离子吸附和迁移。发现锂原子在SnSe2表面被强烈吸附,结合能(>3eV)显著大于石墨烯、磷烯、MoS2等二维层状材料。Bader电荷分析表明锂原子的几乎整个2s电子电荷都转移给了SnSe2,锂原子以正离子的形式存在。单层SnSe2表面锂离子的迁移势垒为0.197eV,低于石墨烯、MoS2等二维层状材料。基于单层SnSe2的锂离子电池理论,平均开路电压为3.05V。此外,锂离子的插入也带来了从半导体态向金属态的转变,从而具有较好的电导率。这些发现增进了对层状过渡金属二硫化物材料中锂离子吸附性质和迁移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分析了水在铜(100)面的吸附结构及其解离反应过程,对比不同的吸附位,水在顶位稳定,羟基和氧原子在空位稳定;各吸附微粒主要通过P轨道和表面铜原子的d轨道作用,吸附作用在第一层最明显,吸附是局域的.此外,对比了水在铜洁净表面和氧覆盖表面不同解离过程,计算结果表明表面吸附氧促使水的解离,吸附能垒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