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2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4 毫秒
91.
北宋文豪苏轼在元祐八年至绍圣元年,仅仅半年多的知定州期间,留下了数量众多的诗、词、文、赋作品,且其中多有《雪浪石》、《鹤叹》、《中山松醪赋》等传世名篇,文情并茂、尽善尽美,堪为保定人民永远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2.
咏物诗的发展源远流长,元稹咏物诗扣住物象的内在特质和外在特点,融入诗人的思想情感,富于时代精神.元稹是中唐重要的诗人,是元和体的代表,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在中唐诗坛影响甚大.元稹的咏物诗鞭笞官场险恶的奸徒,批判宦官专权的罪行,赋予了咏物诗独特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93.
杜甫的咏物诗多写弱小细微的事物,通过这些事物寄托着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哀叹。杜甫往往采用借物达意、托物寄情等表现技巧,将心中之哀叹、悲悯抒发得中正平和,而这也正是儒家“哀而不伤”诗教的体现。杜甫还往往以嗔怪的口吻、拟人的手法“怨刺上政”,使怨情的抒发能够表现得“怨而不怒”。  相似文献   
94.
谜语诗揽胜     
传说苏轼在杭州任职时,有一天与黄庭坚、秦少游结伴去游西湖。秦少游吟出一首谜语诗:“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轮转王;有时射出一线光,天下邪魔不敢当。”苏轼已猜到这是什么,却佯装不知,笑着问黄庭坚。黄庭坚明白苏轼的意思,于是随口说道:“我有一只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拉纤  相似文献   
95.
《豹》的不同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收录了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一首"咏物诗"的代表作<豹>,其诗借助于一个具体的"物",传达出诗人对"人"的世界、"人"的存在的思考,彰显出诗人探索人生意义时的痛苦和迷茫.  相似文献   
96.
在中国古代咏物诗中,松、竹、梅为人们激赏、吟咏.一方而是该事物自身所蕴含的独特的内在的美的品性;另一方面是它与民族深层的文化背景以及由此升发出的审美心理有很大关系,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咏物诗重要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97.
咏物诗是诗人情感的寄托物、象征物、承载物,是受到诗人情感浸染孕育的具体而又完整的艺术物性形象.有比较才有鉴别,运用比较法可以更加准确把握咏物诗所寄托的感情,扩展思维视角,激发思想潜能,有效地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98.
咏物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盛于南朝,"芳树"是南朝咏物诗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文人对其赋咏不绝,此时出现了南朝所特有的同题共咏的现象,文人凭借精妙的体物手法使"芳树"意象活灵活现,并且赞叹其美好品质,寄托着个体无尽的情思。  相似文献   
99.
和瑛是清朝官吏、學者、诗人,其著作颇丰,种类繁多。《易简斋诗钞》是其仅存的诗歌选集,其诗歌以描摹景、物的咏物诗和描绘边疆的西域诗为主,生动形象而又富含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0.
张志合 《现代语文》2014,(9):159-160
诗是一个特殊的类型,古代咏物诗在主旨表现上有一定规律可寻。无论是全国卷还是自主命题的地方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中都出现过咏物诗的题材。在咏物诗的鉴赏中,把握主旨是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