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95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49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71.
72.
人的“自由”问题是萨特毕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他以“自为”为哲学出发点,论证了本体性基础上的自由、绝对化的自由以及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等问题。虽然萨特的自由论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提出了人的责任等一些具有价值的思想,但由于他的自由论是建立在根本错误的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所以不能给人们科学的见解和指导,而只能是误导人们陶醉于极端个人主义和绝对自由化之中,使人陷入迷途。  相似文献   
73.
从马克思哲学的高度解读"以物为本"和"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催生各种"拜物教",导致道德滑坡;官商勾结;"以物为本"的"拜物教唯物主义"的经济增长战略,是我国生态破坏的哲学思想根源."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的纠偏,践行这一发展观就是把人当作目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把人的"精神力量"视为人的"内在本质",并把人的"实践力量"视为人的"外在本质".  相似文献   
74.
75.
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唯物唯心的对立,是全部哲学理论的最高主题,也是全部哲学发展史的永恒主题,因而是不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76.
传统观点认为,1842年《莱茵报》时期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起点,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这一时期没有提供转变开始的明显标志,其依据也站不住脚;而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却提供了明显的标志,并有充分依据说明这一转变的开始.  相似文献   
77.
费尔巴哈的《关于哲学的改造临时纲要》和《基督教的本质》让人们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改变了人的看法,他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全部抛弃。1845年马克思主要从三个方面写了十一条批判费尔巴哈的观点,并制定了一种新的哲学观点:看待世界事物的实践性(基础性)和阶级性(革命性)。  相似文献   
78.
79.
<正>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指出:"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多年来,为完成这一重要历史教学任务,我在挖掘历史地图教学功能上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80.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百年史实的展现:社会进步论(“前唯物史观”)、“阶级斗争”主导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能动的革命的历史唯物主义、“推广论”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到当今的以“以人为本”为内涵的历史唯物主义。史实表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文本的重新解读而一直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而这种嬗变却恰恰是时代诉求与马克思主义文本重读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