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95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49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本文论述了孔子认识论思想的性质、特征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着重揭示了孔子认识论的两个明显特征:强调求实精神,强调“行”在认识中的作用。进而阐述了孔子认识论思想对教育工作的多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912.
本文认为,《老子》并不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一元论的哲学体系.《老子》的“道”是“无”和“有”的统一,但“无”比“有”更根本;“道”既不是抽象的物质概念,也不是客观精神或绝对观念,而是一个二元论的概念.《老子》从二元论的“道”出发,导向唯物主义,又中唯物中义倒向唯心主义,最终形成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这个充满矛盾、前后不一的哲学体系,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对以后哲学的分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13.
我国长期流行这样一种观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一种已经过时的生产关系。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正好证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没有过时。承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现在还没有过时,同“资本主义一定要灭亡”的观点并不矛盾。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大胆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914.
物理学与真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探讨物理学与真、善、美之间的关系,认为物理学是真善美的统一,因而构成物理美。  相似文献   
915.
一、政治思想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政治思想教育与历史教育的关系政治思想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必须教育人们从尽可能长远的利害中考虑国民之间、人类相互之间、与世界其它部分之间的关系,这是历史学的功能范畴。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仍  相似文献   
916.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根本超越在于: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变革了对感性对象的理解方式,由直观的理解转变为实践的理解,引起了唯物主义哲学形态上的变革,从旧唯物主义进入新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17.
时间先在性表述的是经验对象之间在时间序列中的先后顺序,逻辑先在性陈述的是事物之间在逻辑上的优先地位。哲学唯心主义把意识说成是物质的本原,并不是就时间先在性而言的,而是就逻辑先在性而言的,不存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指斥的“胡说”。要超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而达到辩证地理解哲学唯心主义,必须从“逻辑先在性”角度深入研究哲学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相似文献   
918.
1937年,梁实秋和朱光谱之间就“学的美”的问题曾展开过一场讨论。 这场讨论是在观念论的旧美学的范围内展开的。周扬敏锐地发现了问题,并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加以阐释,以便建立一种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新美学。但他仅仅开了个头,以后蔡仪继续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919.
颜元是中国实学教育的先驱,从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他对“主静”、“空谈”的封建传统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倡导学以致用,强调习行实践,提出了以培养实用人才为核心的实学教育方案,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0.
<正> 目前,中国的自杀率为万分之二点二,每年轻生者大约为25万人,估计还有每年不少于200万人自杀未遂,且自杀者的年龄日趋年轻化,尤其是未成年人自杀现象尤为突出。一些孩子,稍稍受点挫折或打击,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脱方式。因此,教育学生尊重和珍惜生命,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1 死亡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