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7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9039篇
科学研究   594篇
各国文化   416篇
体育   1327篇
综合类   396篇
文化理论   118篇
信息传播   334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448篇
  2014年   1181篇
  2013年   935篇
  2012年   1129篇
  2011年   1282篇
  2010年   1026篇
  2009年   1033篇
  2008年   1483篇
  2007年   1157篇
  2006年   950篇
  2005年   914篇
  2004年   433篇
  2003年   537篇
  2002年   402篇
  2001年   430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8 毫秒
21.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周王朝主要支柱的分封制、宗法制日趋崩溃,诸侯争霸,群雄逐鹿,社会动荡不安。到了战国时期,战争成为时代的主题,各诸侯国往往为了一城一池的得失,动辄干戈相见,流血冲突此起彼伏。在这混乱的时代,武力成为最有说服力的工具,崇尚武勇在各国蔚然成风,其中以楚、秦、齐、越等国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22.
23.
倪宝诚 《寻根》2005,(1):62-70
中华民族养鸡有悠久的历史,距今8000多年的河北武安磁山村新石器遗址中,便出土许多鸡骨。此外,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河姆渡等文化遗址中,鸡骨也屡见不鲜。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便出现了鸡的象形文字,距今也有3300多年的历史。有趣的是,甲骨文中“日”字的象形符号是画一个圆圈(太阳),圆圈的下方再画一抽象的鸟形图饰(鸡),  相似文献   
24.
聂云 《航空档案》2005,(7):67-69
朝鲜战场结束后,中国人没想到的是,在与中国南疆相邻的越南西北部抗法战场上,中国军事援助人员又差点挨美国原子弹的轰炸。这便是奠边府战役中的原子弹阴影!  相似文献   
25.
沈光春 《语文知识》2006,(11):39-39
储光羲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诗风质朴自然,率真清丽。清代的贺贻孙在《诗筏》中曾将储光羲和王维的诗作了如下比较:“储韵远而王韵隽;储气恬而王气洁;储于朴中藏秀,而王于秀中藏朴;储于厚中有细,而掣于细中有厚;储于远中含淡,而王于淡中含远。”  相似文献   
26.
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李小龙,性格外向、厌恶读书,尽管在父亲的安排下,他先后在九龙喇沙书院(La Salle)、圣芳济书院(St.Francis Xavier)等多所香港名校就读,但活泼好动的小龙从不肯在读书上下功夫,学业十分糟糕,转过多所学校才终于读到高中。  相似文献   
27.
南宋宁宗嘉定年间铸行的“嘉定元宝·折十”铜钱,世所罕见。广安安丙墓地出土了相当数量此类铜钱,揭开了其神秘面纱。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了该币确系为宁宗嘉定年间所铸的结论,同时提出了该币为安丙墓地而专门铸造的冥币的观点。  相似文献   
28.
抗战期间,根据地货币同法币的关系十分复杂,晋冀鲁豫根据地实行的"保护法币"政策有利有弊."保护法币"不是目的,而应当看作一种策略、一种手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29.
自非典型肺炎发生以来,朝阳市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从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建立了“防非”组织,形成了完善的“防非”体系,下设综合材料、疫情处理、疫情布控、疫情排查等九个组。这些部门在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的防非典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档  相似文献   
30.
浅谈先秦“礼”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谈到“礼”时,常有一个莫名的局限,似乎“礼”是专属于懦家的议题,关于“礼”的典籍,也大都放入儒学的范畴内。然而,“札”真是儒家的专属论题吗?还是说,这只是千古以来的错误印象所造成的错觉?本文并无能力去解决这千古以来既定的思维逻辑,只想籍由对“礼”在先秦时期一些变革的探讨,试图探讨一个对于“礼”的新的思维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