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459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66篇
综合类   37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通过对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审美内涵的探讨,揭示土家族服饰所体现的秉承古代先民巴人遗风,形成的崇尚自然、豪放、大方独特的审美意识。以期达到焕发民族服饰质朴的艺术魅力和启发现代民族风格服饰创新。保护文化多样性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重视,通过对土家织锦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分析,呼吁对民族地区不可再生的独特文化资源发掘和保护。  相似文献   
92.
土家族民族歌乐《廪歌》与《梯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就《廪歌》的分类、结构与艺术特征等论题作一系统的考察,并将《廪歌》与《梯玛》作了对比性研究。  相似文献   
93.
文章探讨了在人类社会的宗教形态从自然宗教到人为宗教演进的历史进程中,鄂西土家族的信仰观念和信仰习俗发生嬗变与衍生的诸多形式;并分析了导致鄂西土家族宗教信仰发生变迁的政治因素、制度因素、心理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94.
土家族毛古斯和彝族老虎笙是当代文化语境中存活的古代祭仪,两个民族中毛古斯和老虎笙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两个民族相距甚远,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发展、宗教信仰并不一致,是什么原因导致二者存活至今,通过二者的比较,可探寻到这一鲜见的民俗事象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95.
花灯是贵州乌江流域土家族地区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属性,集祭祀、歌舞、纸扎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表演、音乐、舞蹈等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本土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6.
土家族聚居区佛教历史发展有4个阶段:首先是羁縻制时期,佛教传入,修建了土家族聚居区最早的摩崖佛刻;其次是土司制时期,佛教被土司上层接受,得到一定发展;再次是改土归流后到晚清时期,佛教得到了蓬勃发展,一大批著名寺庙出现;最后是民国时期,佛教界在时局不定、内外交困的背景下积极进行改革,成立佛教协会。佛教通过在土家族聚居区的民间化、与其他信仰融合等方式逐步发展与变迁,并形成具有土家族聚居区地方特色的佛教传统。而变迁的主要原因是政治、文化的变迁和佛教自己的变革。  相似文献   
97.
土家族民间文学中的生态伦理观主要是指体现在土家族民间文学中人与自然环境如何相处的一系列思想及行为规范。人与自然的互利发展是土家族民间文学生态伦理观的终极指向,这种人与自然共生互利才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伦理主体的精神价值培养,对于当前推动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乃至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教育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8.
土家族宗族文化曾是旧社会村寨社会秩序的基础。人民公社时期,这种宗族文化受到压制,改革开放以后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萌。现时复萌的这种宗族文化对土家村寨社会的权力运作、经济发展、社区生活具有一定积极影响,是一种可资利用的乡村社会治理资源。  相似文献   
99.
贵州土家族的族源,学者们多认为是巴人,也有人认为是楚人、板楯蛮、宝人或乌蛮,但这几种说法都有与文献相矛盾的地方。尽管巴人、楚人对土家文化有着较大的影响,但根据对一些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分析,根据对土家族文化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分析,笔者认为贵州土家族的族源应该是当地土著,即汉朝时的武陵蛮。  相似文献   
100.
湖南怀化作家邓洪顺推出的中篇力作《金秋是个梦》(以下简称《金》)为编辑们慧眼识珠,发头条(96年10期《湖南文学》)人选大型文学选刊(97年1期《中华文学选刊》),决非偶然,仔细阅读过后感觉到它简直如鲁迅评价白莽《孩儿塔》所说的:“是别有一种意义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