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2篇
教育   222篇
科学研究   207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6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概念解读:层次,就是秩序、条理、思路。古人说: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夫行阵之有次,阶梯之有依也。写作文就如建造房屋,首先要设置好框架结构,然后才好添砖加瓦,装饰美化。作文只有做到布局合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作者的思想、情感、主旨才能清晰自然地表达出来,如行云流水,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92.
93.
教学分析《山脉的变化》、《沙洲的形成》、《溶洞里的钟乳石》、《人类改变地表》构成了五年级《地表缓慢变化》单元。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探究影响地表形状改变的诸多外力因素。  相似文献   
94.
要真正实现翻转课堂,学生如何才能学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地球表面形态”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5.
严俊 《地理教育》2015,(Z2):43-44
可视化课堂一:图片的运用
  人教版地理必修1教材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表1),考查学生对地表形态成因的分析。单纯的知识讲授不仅枯燥乏味,而且学到的知识也不一定会用。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相关地貌进行识别,并用地理知识阐述相关形成原理,学习目标即可达到。  相似文献   
96.
春雪的个性     
我喜欢雪,因为它纯洁.但在雪的家族里,我更钟爱春雪,这,不仅由于它具备了雪共同的品质,更在于春雪还拥有自己独特的优良个性. 春雪是不招摇的.它下起来不像冬雪那样扭着身躯,摇头晃脑,大摇大摆跳着芭蕾,极力地表现自己优美,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婀娜.而春雪,你看不到这样悠然自得的表现自己的场景,相反,它下起来,给人们一种百米赛跑渴望早点到达终点的个性,仿佛有一种加速度,身姿是那样的矫健,每一步似乎蕴含着全力拼搏、一直向前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97.
坡向即地表坡面的指向或朝向。通常,在北半球,坡向指南,叫向阳坡,坡向指北,叫背阳坡。受空气流向的影响,一般还有迎风坡与背风坡之分。  相似文献   
98.
近20年来中国内陆地表蒸散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研究利用NOAH陆面过程模型模拟了1986年-1996年,2000年-2008年两个时间段内的中国大陆地区地表水热过程参数的变化。按中国大陆的六大分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和西南),分析了1986年以来这六大区域的地表蒸散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198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四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地表反照率数据、降雨数据及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的模拟结果,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地表蒸散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年蒸散有下降趋势外,其余5个地区的年蒸散量都有所增加。增加幅度最大的地区依次为中南,西南,华东,东北和西北。地表温度与地表蒸散间有较好的响应关系,华北地区中部和山东半岛蒸散量下降趋势较明显,地表温度呈明显增加趋势;西南地区南部蒸散量增加趋势十分明显,地表温度呈现的下降趋势也十分明显。降雨的变化趋势与表层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降雨还是影响表层土壤水分的关键因子。除东北地区外,年降雨量与年蒸散的趋势也很一致,说明这些地区降雨量仍是决定蒸散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
深圳特区报讯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7月6日报道,最新研究表明,善于钻探的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车只需在火星表面挖掘数英寸便能够发现复杂的有机分子,进而证明火星上曾有生命存在。包括美国普渡大学的科学家杰?梅洛什在内的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生命源自火星,是搭载小行星来到地球的。  相似文献   
100.
陈宏  张横 《科技风》2012,(19):132+140
以建筑群下特殊采煤为例,阐述了绿色采煤工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绿色采煤是绝大多数老矿区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建议采取积极科学的态度去开发,这样无论是对延长矿井的寿命方面,还是在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