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6篇
科学研究   4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城中村是城市快速发展的产物。随着城市的变迁,城中村的改造成为当务之急。绿化工作作为改造任务的重要一环,对城中村环境的改善、面貌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郑州市金水区大铺村的实地调查,列举陈述了当前城中村绿化工作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改造的手段与策略。  相似文献   
62.
以兰州市安宁区水挂庄村为例,对"城中村"经济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以市场化为导向,控制"城中村"的衍生;以适当保留"城中村"为原则,设计不同的改造模式;打破二元分割,综合设计"城中村"治理机制;完善城市住房体系,提供低端赁住房供给;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3.
城中村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工业文明迅速蚕食农业文明而出现的非农又非城的特殊社区.在环境的巨大变化中,原先中国农村古老传统的社会关系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有的彻底瓦解,其中家庭结构的变迁是比较明显的,相应的带来许多的家庭伦理问题.本文将重点探讨城中村的家庭伦理的嬗变及其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64.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陕西省西安市东三爻这一典型的城中村土著居民的媒介使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一群体的生活状态游离于城市居民与农村村民之间,其媒介使用情况也兼有两者的特征。城中村土著的媒介使用情况呈现出"参与式传播"的端倪,恰当运用这种传播方式,营造良好媒介生态环境,将更好地服务于城中村的改造与转型工作,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和谐、健康、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65.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扩张中,越来越多的近郊农村被纳入城区,成为非农非城的“城中村”.为抵抗城市的侵袭,许多村庄不约而同的进行了非农化的再组织,在组织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组织形态——“村落单位制”.在单位化村庄里,村庄的自主行动力下降,表现为村委会失去经济实权,变为乡政府及所属集体经济组织的下属单位;村庄的其他治理行动者的村庄意识淡薄,单位意识凸显,对单位的依赖度日益加深.国家的行政控制力在单位化村庄中得到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66.
从小,我的学习成绩都很不错。在我10岁那年,爸爸跑到城里做小生意,就把妈妈和我都带到了城里。我们租住在一片城中村,房子的后面还有一块小菜地。我进入了城中村附近的一所学校读书,因为上课专心努力,回家后又勤于温习,所以同学和老师都非常喜欢我。恰在那段时间,我们的班长因为和同学打架,被取消了班长职务,老师在大  相似文献   
67.
薛振华 《河南教育》2013,(10):43-43
2003年,我从郑州大学毕业的时候,恰逢“非典”肆虐。当时我被困在城中村的一间小出租屋里,别说找工作,连出门都特别困难,  相似文献   
68.
长期以来,城中村社区的治理秉承“乡政村治”的规则,不过这种“村治”呈现出与社区集体经济高度粘合的特征,但是在“撤制”后,城中村被纳入城市范围,城中村治理呈现“双轨政治”的特征。作为基层政府代表的社区自治组织居委会和作为村集体经济代表的社区经济组织实现了社区治理的权力协作和让渡,其实质是以国家为代表的全民所有制与以村集体为代表的集体所有制分享城中村社区公共权力的治理过程,这种治理过程凸现了城中村被纳入城市后社区治理的微观逻辑。  相似文献   
69.
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只满足于子女"有学上",更要求"上好学"。家长眼中的"好学校",要求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学校管理过硬、教育教学质量高。条件稍好的家庭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入城里的"好学校",城中村学校被严重边缘化,生源流失严重,教育功能被弱化。探索城中村学校走出办学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70.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3,(4):449-449
作为城镇化的题中之义,农业人口的减少必然导致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谋生,而由此催生的“城中村”、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成为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中不能回避的难题。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城市化率达52.6%,有大约2.6亿农民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虽然进城务工大潮已持续数十年,但由于其“亦农亦工”的身份,绝大部分已居城市“安身立命”的务工者只能“蜗居”于“城市之疮”城中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