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7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76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墨子节用思想研究基础上概述其理论要点,界定为传统政治经济学,以现代诠释学作不定向与定向理解,进行当代合理有效的价值转化。基本原理是政治主张决定经济作为,政治主张有普遍爱护、组织运作、主体诉求、希望成就与共同分享理念,经济作为在人口、劳力、时限、生产、分工、分配、消费诸方面。  相似文献   
22.
墨子》是墨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墨家学派对政治和道德的真知灼见,可谓达于天人之理,熟于事物之情,深察时势之变.作为一个思想理论体系,《墨子》对于当代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而就其在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成果大系统中的独特一枝而言,相较于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家各派之说,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兼爱",把爱变成了人尽皆有、人尽应得的理性行为;"贵义""尚利",使功利主义得到了境界上的提升;"合其志功而观",明确了道德评价"行"的立足点.借鉴这三个特点,既是揭示和构建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继承性的需要,也是当代思想品德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3.
作为与儒学并称显学的墨学,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影响,不可低估。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许多著名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他的学说主要有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节用节葬、非命、非乐、统治思想、逻辑思想等。墨子思想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辨证唯物主义及辨证唯物论,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哲学上的建树,是其他先秦诸子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24.
墨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墨翟重要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哲学史以及文化史中,《墨子》以期质朴鲜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独特的逻辑思维而著称,而《墨子》的修辞特点也别具一格,通过深入研究《墨子》的修辞特点并且对各种英译本进行对照,能够明确《墨子》文辞的修辞规律以及英文翻译的切入点,为《墨子》思想的理解与翻译工作带来诸多便利。本文主要研究《墨子》的修辞特点,并且充分与《墨子》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够为《墨子》翻译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5.
墨子是先秦时期很重要的一位思想家,主要有十大主张.然而对于墨子哲学体系的起点多有争议,一方面认为"兼爱"是其体系的出发点,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天志"是其体系的渊薮.两种观点的不合理之处在于,都未联系整个墨子哲学体系来分析.经过比较分析得出,浅层意义上墨子哲学体系呈现一个闭环的结构,便没有所谓逻辑起点;而深层意义上墨子整个...  相似文献   
26.
墨子和咸锡宪俩人都生活在混乱的时代。墨子强调“兼爱”,把抵制战争、维护和平视为己任。成锡宪强调“种子”的重要性。以宗教的信念,过着献身于为反独裁和实现民主化和为世界和平而斗争的非暴力的生活。墨子认为,如果互相关爱,战争就不会发生,和平就能得以维护。对咸锡宪来说,民众就是耶稣,就是“种子”,就是和平。他不把现实的问题停留在个人的信念上。而是强调在历史中完成和实践的主体性。墨子和成锡宪是在他们所处的状况下,思考什么是为百姓的事并付诸行动的宗教实践家,并且持续坚持变化的意志,能动地去开拓。如今物质丰富了,但很多问题也产生了,价值观的混乱,人性的丧失,阶层间的不和谐导致的矛盾,相对的贫困感等。两人所追求的兼爱、宗教关爱、和平思想等,本质上都是为了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困难问题,使人类走向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27.
墨子"止楚攻宋"的博弈过程,大多只是谈辩中的模拟,形成某种程度的妥协,做出双赢的决策。这个博弈过程表明,墨子已经具有了系统的辩学理论体系并熟练地运用于实践,即通过谈辩中的语言沟通,获得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和共识,推动社会的有序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28.
墨子的德育思想相当丰富,“兼爱”是其核心思想,从这一思想出发他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这种“兼爱”精神的“兼士”。本文试图从“兼爱”的角度来看墨子的德育思想,分析墨子的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德育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从《墨子》文本出发,从学生观视角着眼剖析墨子的学生观这一墨家教育思想的根本出发点,进而从孔墨学生观的对比中重新审视和探讨墨子学生观的内容、价值和地位,对于现代教育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30.
春秋战国,周文不兴、礼坏乐崩,"道术将为天下裂"。诸子百家相继而出,皆欲开出治平天下的"良方",司马谈言"儒、墨、道、法、阴阳、名,皆务为治"。虽有"治国"之"同归",然多囿于一家之见,又"多得一察焉以自好",故思想"殊途",天下"百虑"论说不休,争鸣不已。在此天下无道,以力称雄,交相言利的乱世,功利问题自是各家争论的焦点所在。本文分别以孔子、墨子为例,着重对儒家、墨家的功利思想做了一番简要比较,就是希望能够以小见大,管窥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概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