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6277篇
科学研究   446篇
各国文化   44篇
体育   187篇
综合类   357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1066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324篇
  2014年   586篇
  2013年   450篇
  2012年   580篇
  2011年   670篇
  2010年   537篇
  2009年   541篇
  2008年   656篇
  2007年   539篇
  2006年   461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327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与何景明成名后,由于在师古问题上对“古人之法”理解和应用存在着较大分歧,二人之间发生了激烈的论争。因何景明曾借用佛家语以“筏”喻“法”,主张“舍筏登岸”,史称“筏喻之争”。本分析了李何二人共有的囿于字句音声与修辞结构谈论诗“法式”的共同理论缺陷,试图从中手绎“七子派”总体上由复古陷入拟古的端倪。  相似文献   
992.
普特南科学哲学思想的形成、发展经历了起转承合的学术历程,即起于立——建立科学实在论,转于破——扬弃科学实在论,承于卫——捍卫内部主义实在论,合于真——反璞归真,回到生活实践。并且每转向一个新的阶段,都是对原有思想或理论在更高层次或更高水平上的超越与发展。  相似文献   
993.
1934年6月4日,鲁迅写《拿来主义》一文,主要谈怎样对待外来文化。其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明确。一、鲁迅反对“送去”吗?研读鲁迅对“送去主义”危害性  相似文献   
994.
黄哲伦的《蝴蝶君》对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的解构和颠覆,反映了美国华裔作家对西方文化的东方主义构想的抵制与反抗。但《蝴蝶君》呈现的另一种东方主义,让我们看到了身处两种文化冲突中的美国华裔作家既要力图摆脱西方主流文化强势影响,寻求自身文化主体地位的准确定位,又要争取主流文化认同的矛盾心态。《蝴蝶君》是黄哲伦文化策略的体现。  相似文献   
995.
阿哈德·哈姆从重视犹太文化与犹太精神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出发,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起因、未来复兴的国家的性质、建国地点的选择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并通过兴办教育实践活动参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阿哈德·哈姆思想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发展和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仅为犹太信仰虔诚的犹太人参加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还对以色列建国后的民族国家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从生态主义的观点来看教学,教学就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构成的系统,系统中的各部分之间存在着链式的联系,师生关系是其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又是最经常和活跃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儿童社会关系的研究发现,师生关系作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人际关系,不仅影响儿童的学习、情绪、自我等方面的发展,而且对学生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7.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他的《教育漫话》中,其对儿童心理的朦胧意识和尊重,可谓是教育史的一枝独秀。本文重在通过对洛克《教育漫话》中奖励机制的分析,得出其中蕴涵有现代认知心理观点的结论,为人们再读《教育漫话》时,增添一点思索和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998.
高二《思想政治》下册教材主要是关于人生观的内容,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们普遍觉得难教。今年,我县举行了教坛新秀评比活动,课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笔者有幸参加这次评课活动,连续听了6位教师的课,发现参评教师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对教材挖掘不够,照本宣科;2.宏观把  相似文献   
999.
梁启超晚年的《庄子》研究大体上走的是章太炎《齐物论释》以佛解庄的路子,通过破我执、解释"真我"实相,阐明了他"契合真我而不离现境"的内圣外王之道。这是梁启超为人的痛苦灵魂构筑的安静的栖息之所,以解决"一战"后的西方乃至人类的"精神饥荒"问题。他还通过破"理智万能"来纠正胡适解《庄子》所表现的知识主义倾向,并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科学主义思潮泼冷水,以防止中国重蹈西方物质主义之覆辙;他又通过破我慢、破是非见,表达了提倡世界主义和反对"社会主义"的思想主张。由此可见,梁启超解《庄子》是为了借以发挥自己的思想观点,探求本义并非其兴趣所在。  相似文献   
1000.
蔡元培积极发展了孔孟儒学关于“仁爱”、宋明理学“心忧天下”的传统伦理思想道德,提出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群体主义道德观,阐述了为什么要倡导群体主义,群体主义道德观有哪些道德实践上的要求,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价值根本原则,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