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5157篇
科学研究   251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51篇
综合类   229篇
文化理论   26篇
信息传播   6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562篇
  2007年   529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429篇
  2004年   338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现代市民小说是以现代市民为描写对象,在评判标准上反映并且肯定现代市民价值观的小说创作。随着市民概念的更新,市民小说内涵与外延的重组,一些习惯上认为是雅文学、精英文学的作品划入了市民文学阵营,而一些习惯上认为是通俗文学的作品却因其低俗性和小市民性被市民文学阵营清除出去。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呈现出显著的雅俗互渗与大众化追求特征,究其根本,是现代市民价值观在其背后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2.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作为学科文化本原的知识不断增长和分化,知识间的边界日益模糊;高等教育大众化使作为学科文化载体的学科日益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使作为学科文化主体的学者日益分层.  相似文献   
133.
1999年开始的高等院校大扩招,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1%,达到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同时,市场经济下的价值多元化使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与复杂。面对这个数量庞大而又价值多元的群体,如何改革学生工作才能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作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34.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而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满足这种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了客观条件,但高等学校发展中表现出来的盲目"升格"、盲目追求"综合化、高水平、研究型"以及人才培养"趋同化"等现象已经明显不适应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也成为制约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5.
国家权威数据显示:2010 年农民工每月平均工资水平约 1670 元,应届大学生月平均在 2000 元至 2200 元.这显示"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这一说法并不普遍成立.尽管从现实来看,中国的人口红利并未过去,大学生不如农民工还是一个伪命题,但是,从高等教育发展和大学生择业就业的角度,它仍然提供了另一种形式的警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6.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面向全国所有高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注意处理好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教材与教学、认识与实践三对关系,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7.
王长城 《文教资料》2011,(25):85-87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中国音乐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中国新音乐由最初的萌芽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音乐文化领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不断成长壮大的音乐品种。在新时期,何为中国新音乐?中国新音乐的内涵是什么?新在哪里?新音乐如何适应大众,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本文围绕新音乐的新理念,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8.
唐动亚  华浩明 《文教资料》2011,(12):128-129
中国共产党人自从建党以来,就始终探索和实践着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新世纪,新征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9.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单一的精英型技能人才目标不仅不切实际,也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成才需要,应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人力资源开发。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高职应适当拓宽人才培养基础,加强学生的通识能力培养,并树立大市场观念,不仅考虑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需要,还应考虑学生的需要,摒弃单一的技术理性思维,激发学生自我成才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随着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作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40.
影响高中社学学习的因素很多,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从非智力因素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树立一个目标、区分二个紧跟、坚持三个批判、掌握四个学会、体会五大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