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4841篇
科学研究   607篇
各国文化   110篇
体育   369篇
综合类   241篇
文化理论   82篇
信息传播   76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758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504篇
  2011年   533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551篇
  2007年   471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经济理性行为的道德性是指自利的道德并不强制他人付出,而不经意地提高了公众的福利,它无论在事实层面还是价值层面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这种允许人们追求最大化自我利益的道德规范能够完成那些以利他性为特征的道德规范所完成的任务,因而对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的时代特征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62.
从老子的教育哲学思想看当代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子是我国古代的哲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道”的概念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遵道而行 ,无为而治”的哲学主张。这种思想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行不言之教”,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子的教育哲学思想对我们认识和研究当今的主体性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63.
通过对朱熹伦理学说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几个环节的分析(如从学李侗、 《近思录》编纂、鹅湖之会、《四书章句集注》完成等),阐发朱熹道德伦理学说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框架,即:朱熹道德伦理学说的出发点是解决求为圣贤与做圣贤难之间的矛盾;其道德伦理学说建构的起点是对“未发已发”问题的探索;其伦理学说的基本框架是:围绕“成德目标”(理想人格)对“成德工夫”作重点阐发,形成以解决本体论问题为前提、突出道德认知、致知与力行并重的道德伦理学说。  相似文献   
964.
针对齐梁时代"辞有爱奇,言贵泛诡"的绮靡文风,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提出了"文质附乎性情"的"真性情"观.这一观点是对儒家"修辞立其诚"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对后代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5.
农田鼠类抽样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不同布夹数及不同布夹次数所捕获鼠类的数量组成、鼠类生物量及捕获丰的差异;探讨了样区间黄毛鼠的繁殖特征.提出在某一地区进行鼠情系统调查和监测时,应选若干个样区,每个样区每月布夹调查一次.每次布放150夹夜便可.  相似文献   
966.
唐人山水诗约占《全唐诗》的1/15,在各类题材中居首位。唐代道教所宣扬的“净泊自守”思想,在道者的山水诗中,主要借游仙和步虚来表现;唐代诗人,如孟浩然、王维、李白等著名诗人的山水诗,也蕴蓄着深刻的“道意”。  相似文献   
967.
辽末天祚皇帝时期,政治极度腐败,又加紧了对女真人的掠夺。辽在边境地区有榷场,同女真人进行不平等交易,“低其值,且拘辱之,谓之‘打女真’”,引起女真人的强烈不满。阿骨打时,“力农积粟、练兵牧马”。做好一切抗辽的准备。天庆四年(1114年)九月,阿骨打发动了反辽斗争,大败辽军。收国  相似文献   
968.
苟子主性恶,法后王,隆礼义,思想颇具系统。其主要特征是主张礼治,其重要的内涵是重视君主。然苟子的尊君和法家的尊君不可视为同构,因为他根本没有离开儒家的基本立场,而是从儒家的重礼出发去尊君的。他的“君道”论,“君臣关系”论,‘‘臣道’’论足以显示它与法家的说法是迥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969.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一直以来就是教育的崇高追求。北京市顺义区明德小学,不仅以"明德"为名,更以"明德"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内涵和教育追求。明德小学位于顺义区木林镇马坊村,于2007年9月由台湾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先生冠名投资兴建,并投入使用。历经十年发展,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300多名学生,近40名教职工。建校以来,明德小学硬件设施极大完善,教学管理科学规范,校园文化生机勃勃,教师队伍积极向上,学生发展健康全面,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  相似文献   
970.
相传,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曾在菩提树下顿悟佛道,而菩提树也因此成为道行树,它是自然界里比较长寿的树种.但是在某一年的夏天,本该是菩提树枝繁叶茂、"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时节,那一棵菩提树却悄无声息地枯死在人们对它的期待中.至于原因,得从这棵树的幼年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