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84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902篇
教育   22564篇
科学研究   4747篇
各国文化   364篇
体育   794篇
综合类   725篇
文化理论   220篇
信息传播   7951篇
  2024年   142篇
  2023年   659篇
  2022年   544篇
  2021年   763篇
  2020年   790篇
  2019年   697篇
  2018年   389篇
  2017年   561篇
  2016年   734篇
  2015年   1370篇
  2014年   3256篇
  2013年   2377篇
  2012年   2957篇
  2011年   3249篇
  2010年   2502篇
  2009年   2514篇
  2008年   2675篇
  2007年   2172篇
  2006年   1971篇
  2005年   1665篇
  2004年   1320篇
  2003年   982篇
  2002年   806篇
  2001年   742篇
  2000年   518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52.
53.
本文论述了中国目录学学术批评大势、特点、起因、功效、局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54.
Since Jan. 2004, JZUS has launched this new column “Science Letters” and we welcome scientists all over the world to publish their latest research notes in less than 3-4 pages.  相似文献   
55.
齐亚东 《山西体育科技》2006,26(3):F0004-F0004
2006年7月中旬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分会通知,我所有4篇论文被2006年“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学术论文报告会“录取。其中:刘姝同志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大寨人体育锻炼的影响”和张根生同志的“山西省城市社区体育现状调研报告”被大会录用为墙报交流;邓兴国同志的“体质监测器材现状及发展趋势”和王芳同志的“论大众体育与人的生活方式”被大会录用为书面交流。  相似文献   
56.
世纪之交,现代文学研究的许多领域都面临着重新审视、如何以坦然的心态面对历史经典与时代诉求不相适应的现实,如何使曾经滋养了几代人的文化资源在新的时代重新释放自身价值,如何最大程度地追寻并还原经典文本和隐匿在文本中创作主体的完整真实的面貌,都成为摆在研究者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57.
关于充分开发和利用期刊信息资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目前期刊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对今后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期刊工作信息资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8.
野生松茸是我州出口创汇的珍贵林副产品之一,自20世纪80、90年代遭受人为“清剿”后,已经步入濒临灭绝边缘。为挽救这一珍稀野生物种,楚雄州林科所经多年努力,在世纪之交时,取得了“松茸保育及规范采收技术试验示范”科技成果,并将该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在楚雄、禄丰、南华等县市林区进行推广运用。该成果的转化不仅推动了楚雄州的封山育林工作,起到了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且还对野生松茸资源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与开发作用,使我州的野生松茸资源初步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9.
科学的学术评价,是与具有欺骗性、虚假性的学术评价相对立的,是能够代表最大多数学者意见的评价,是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评价,因此,科学的学术评价规则必须是有时间与空间形成的双重制约。  相似文献   
60.
宗白华先生极其看重他青少年时期的诗作———《流云》小诗,在89岁撰写《艺境》前言时,认为该诗与他的学术文章同等重要:“诗文虽不同体,其实当是相通的。一为理论的探究,一为实践之体验。”[1](P1)为此,本文在解读这组诗时,一方面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赏析其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