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7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正别人提到她总喜欢说她出身于师大艺术系,以及后来的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皇家艺术学院,但她自己总不服气。她总记得自己十四岁,背着新画袋和画架,第一次离家,到台北师范的艺术科去读书的那一段。学校原来是为训练小学师资而设的,课程安排当然不能全是画画,可是她把一切的休息和假期全用来作画了,硬把学校画成"艺术中学"。一年级,暑假还没到,天却炎热起来。别人都乖乖地在校区里画,她却离开同学,一个人走到学校后面去,当时的和平东路是一  相似文献   
42.
《宋代官制辞典》将东、西八作司误认为是两司,造成诸多不妥之处。东、西八作司设置于宋初,同属于八作司一司管辖。街道司最早设置于太平兴国二年(977),景德四年(1007)又将东西八作司和街道司并为东西八作司一司。天圣元年(1023)将东西八作司一司复分为东西八作司和街道司两司。街道司自设立至嘉祐三年(1058),隶属于三司河渠司,从嘉祐三年(1058)至绍兴十年(1140),街道司隶属于都水监,其后被废除。  相似文献   
43.
三省制是我国古代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中央官制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隋唐的三省制度,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涉及到的问题广泛,研究的范围也随之而扩展,但形成热点争论的问题不是很多,有些问题仍需研究探讨,在引用史料方面还需进一步挖掘材料,在研究方法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发展,以取得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44.
1911年(农历辛亥年)是中国历史上发生裂变的一年,这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从此辛亥革命势不可挡。起义最终取得了胜利,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形,并引发各省纷纷响应。11月5日,浙江省城杭州光复,随即各府县接连宣布光复。11月7日,浙江军政府应运而生,它是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核心的、依三权分立原则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45.
评隋炀帝官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文帝改革北周官制,实际上只是对魏晋南北朝以来职官制度的初步整顿,仍然存在着机构设置不合理,三省制没有真正确立,官吏名号重叠、队伍庞大,爵、散、勋以及品阶制度繁杂、混乱等问题。隋炀帝从大业三年以来陆续对官制进行改革,基本上消除了以上弊病,裁并郡县,减少冗官,打击了旧贵族势力,冲击了尚武、尚贵戚的任官旧风习,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些改革奠定了唐代职官制度的基础,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46.
对清人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扌适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这一段话,我们特别注意到“时弊”、“士林”二词。“时弊”是指当时的八股取士制度;“士林”指的是士人群落。具体地从《儒林外史》来看则是士人们在八股取士制度下的诸种心态和行为。《儒林外史》写的是八股取士制度与士人的冲突(顺从或反抗);而在细读之下,我们发现吴敬梓其实在很多时候提示了社会习见对士人们的控制作用,以及…  相似文献   
47.
对晚清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消长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王朝中央集权制危机始于太平天国起义。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地方势力逐渐崛起,渐成尾大不掉之势。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洋务派的主要代表及地方督抚更是挟洋自重,扩展势力,俨然成为集大权于一身的地方军阀,地方独立倾向日趋明显,并最终发展到庚子之悔。督抚公然抗旨,造成东南互保,划界自守的局面,标志看晚清外重内轻政治格局的形成。清廷在其统治最后的十年被迫实施新政,进行官制和军制改革,企图藉以重新集权,但由于中央与地方之间在权力分配及关系调整上始终未能达成共识,业已长期存在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清王朝的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48.
蜀汉东宫官制略承东汉。其任职者大多与益州、荆州集团均有关联,且为才学之士。蜀汉尊崇东宫官属之选,其目的在于借以融合新旧两派。  相似文献   
49.
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新疆地区民族众多,宗教信仰复杂,不稳定因素较多.清代新疆的官制和边吏素质对当时新疆的稳定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对清代新疆官制边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新疆的稳定和发展.本文主要对清代新疆官制边吏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以期有助于相关研究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0.
近些年学界关于秦汉郎官制度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如严耕望《秦汉郎吏制度考》,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等,这些著作对秦汉制度的研究都很深入,但同时这些研究中也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缺乏对东汉官制独特性的关注。目前学术界通常都将东汉官制附于西汉官制的研究,认为东汉官制相对西汉官制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