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035篇
科学研究   3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29篇
综合类   7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7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读一千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心中便有一千次不同的感触:触草木为之含悲的“安史之乱”的国度,感风云因而变色的苦难人民。其中,尤其是“娇儿”的身影始终挥之不去。在他“恶卧”的苦苦挣扎中,让我们更加立体真实地审视了那场毁灭性的战争,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22.
陈近 《早期教育》2002,(17):37-37
幼儿教师每天都在顺理成章地按照经验或某种“教材”组织着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当我们用瑞吉欧教育体系审视这些习以为常的活动时,发现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3.
"爸爸,你今天还去理发吗?"谢天、谢地一左一右靠在爸爸身边问。"我不是昨天才去理过吗?"爸爸奇怪地看着她们。昨天是谢天、谢地陪爸爸一起去理发的,理发店里的一群漂亮姐姐围着她们玩,她们玩得可开心了。  相似文献   
24.
我国旅游业经历了由事业向产业的转型,对旅游业性质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认识旅游业的性质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需求导向视角下旅游业的性质是消费产业、知识产业、快乐产业、体验产业和养生产业.  相似文献   
25.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一篇伦理学方面的随笔。作品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思辨的诠释。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此类论述性文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因  相似文献   
26.
江苏省江都市是闻名全国的百强县,对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市委和市政府尽了最大努力。但是,教师对2009年度绩效工资改革办法争议较大,意见较多。现在回顾总结2009年以来江都实施绩效工资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欠缺,对2010年下半年绩效工资的测算和兑现,以及今后成功实施涉及广大教师切身利益的绩效工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存在主义课程观在课程目标取向上强调塑造人的整个品格。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注重人文学科的学习;在课程设置特色上强调综合化、人性化;在课程实施模式上主张个别的、民主的、对话式的教育和教学。这是积极而有意义的,但是存在主义课程观却并未在学校课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给当前我国高校的课程改革留下了一些警示:课程改革要有前瞻性、预见性、稳定性;多元化的课程目标应统一于人才培养的目标;重视课程设置的内在结构;课程实施模式从单向传递走向对话;课程理论研究从借鉴走向超越。  相似文献   
28.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遭遇学校传统制度文化强烈排斥的现象,让课程理论工作者开始思索课程新文化与学校传统文化间存在的文化冲突、文化整合的问题。本文审视了学校传统制度文化与新课改理念之间的矛盾不兼容性,并进一步提出了重构学校传统制度文化的设想和举措。  相似文献   
29.
历史地、辩证地考察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发现 ,二者的互动过程是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 ,其大致经历了古代科技与农业社会的原始融合、近代科技与工业社会的分离、当代科技与知识社会的全新的全面融合等阶段 ;各阶段特征迥异但又紧密相连 ,从而构成科技与社会互动历史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30.
大学生就业不诚信行为的文化审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诚信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不诚信行为,但前者是主要的。文章试从文化理论的角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不诚信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审视,并就大学生的诚信重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