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009篇
科学研究   41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正"每位作家背后都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这话真的一点也不假,我的文学启蒙就是从祖母给我讲述的故事里开始的。我的祖母不但故事讲得让小时候的我陶醉,而且她还是个家风家规的传承与践行者,虽然她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年了,但她老人家那慈祥的威严至今还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底里。祖母在世时,可以说是我们村里数得上号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她以特别注重家风和家规严格而有名。祖母和爷爷共养育了  相似文献   
122.
共感能力指的是从他人的观点感知某种现象或体验他人感情的能力,心理学上称之为“移情”。这类攻击性行为的根源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的共感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23.
《班主任之友》2014,(1):33-35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那些家长以粗暴的方式教养孩子时,爱的温暖、家的温馨也就离开了孩子,留给孩子的就会是粗暴处理问题的方法经验,攻击他人也就慢慢地变成了孩子的习惯。如果一个孩子在最初实施攻击他人的过程中父母没有有效制止而采取默然认可的态度。或者孩子打完架后,若赢了,则夸奖孩子好样的;若输了,则教育孩子“要先下手为强”“要厉害点”等,都会强化孩子的攻击行为。因此,要避免学生攻击行为问题进一步深化,班主任就必须对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相应的指导甚至干预。  相似文献   
124.
情感智力简称情智(EI)。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在认识和调控自己以及他人的情感和情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来说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25.
陈周丽 《中国德育》2017,(21):76-80
1.通过仿真性表演、诵读诗文、观看视频等活动形式,激发儿童乐于交往、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和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态度,感受中华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26.
言论     
老板像高尔夫球,独自一颗在整片草原上奔驰;职员像台球,五颜六色,全挤在一张台面上相互撞击。——朱德庸的妙语1.力图说真话;2.不能说真话,则保持沉  相似文献   
127.
《教育》2008,(11):43-43
2006年4月20日,37岁的深圳爱心大使丛飞走完了他短暂而无悔的一生。他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用最后的爱心之举,留给他人光明。丛飞的父亲张万军代儿子在器官捐赠书上签名。丛飞的母亲李彩凤含着泪说:“这是儿子最后的一个愿望,我们心里再痛,也要完成他的愿望。”得知丛飞逝世的消息后,  相似文献   
128.
胡锦涛同志说:“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抓住关键。这个关键是什么?笔者看来,就是让社会成员人人都“心有他人”。  相似文献   
129.
生命是教育存在的前提,没有生命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事业。为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其珍爱生命、尊重他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会关心自我、关爱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不断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江苏省常州市于2005年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区域生命教育品牌”的德育工作目标,全面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实验工作。  相似文献   
130.
《生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而后喻”在所有的注释书里把其意思基本上都被翻译为:“(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但笔者认为应该这样翻译才能符合作者的原意:(枯槁憔悴之色不知形于脸色上,叹息吟咏之声不觉漉于言谈中),然后自己才能大彻大悟,大“道”通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