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71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01.
王长启 《收藏》2014,(1):104-107
广仁寺是西安市内唯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寺庙,故显得特别。笔者退休前长期在西安市文博系统工作,与广仁寺也有来往,对于广仁寺所藏文物有所了解,其中确有一些文物价值颇高,对研究寺院历史很有帮助。2013年秋,笔者随《收藏》杂志记者再次探访广仁寺。不想此行又发现一些颇有价值的文物。这些文物类型颇杂,年代也不一,可能是因为各种原因而存放于寺庙中的。  相似文献   
102.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城市与城市之间有了越来越相似的面容。一色的霓虹遮住了星光,一样的钢筋水泥却不能带给人安全感,道路总是拥挤不堪,妆容精致的OL坐在车里一脸冷漠。这是中国大多数城市的表情,一径疏离的礼貌着。所以,就开始向往东南亚,苍翠、朴素、湿润,不美,偏偏却让人格外亲近。寺庙古旧,市集喧嚣,女人们眼神明亮、笑容真诚。外面到处是明晃晃的太阳光,野生的植物丢到哪里都能生长,长出一片的花红叶绿。着黄袍的僧侣慢吞吞地在街道上行走,车窗外的泰国女孩趁着红灯兜售清晨刚摘下的茉莉花。在这里,凉季、热季、雨季,一年三季以另一种度量衡轮转,却终日灼热,让人觉得生命很短,日子很长。  相似文献   
103.
沿江佛教文化是道、儒、禅多家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该地区佛教寺庙建筑是皖北的道家文化和皖南的儒家文化发展的实物见证,宗教寺庙建筑是古建筑遗产中的精华,寺庙建筑集结了宰相王俯、皇室宫殿、封建祭坛等建筑的最高水平。分析沿江地区佛教寺庙建筑内部的陈列设施和空间布局的文化意境,并与现代园林布局比较将对佛寺建筑的格局研究以及佛教宗教建筑的保护和借鉴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4.
寺庙承包的核心问题是,政出多门、利益均沾、以及公权力缺乏约束共同制造出的寻租空间寺庙承包已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事实上,对于这一问题,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早在1994年10月19日就发布《关于制止乱建佛道教寺观的通知》,明确规定,僧道人员不得为乱建的寺观工程进行募捐、化缘活动;不得为其开光、剪彩;不得以任何方式搞"股份制""中外合资""租赁承包"寺观等。早在2000年,浙江省乐清市石帆镇岩  相似文献   
105.
106.
维持原貌     
有一个皇帝想整修京城里的一座寺庙,派人去找技艺高超的设计师,希望能够将寺庙修得美丽而庄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7.
印度的寺庙     
印度建筑中最重要的是宗教建筑,即使城市也有宗教的意味,而寺庙因其巨大的体积成为山的隐喻。在印度人看来,山是宇宙之柱和世界轴心的象征。而神庙只有和山联系起来时才真正具有神圣性。印度教和耆那教相继衰落之后,在莫卧尔帝国时期伊斯兰教兴盛起来,建造了众多的清真寺与陵墓。清真寺最著名的是布兰·达瓦寺。陵墓最著名的是泰姬——玛哈尔陵,它以“印度的珍珠”著称世界,建成于1647年,诗人尼札米说这座宫殿“掩映在空气和谐一致的面纱里”,它的穹顶“闪闪发亮像面镜子……里面是太阳外面是月亮”。它一天之中呈现三种颜色,拂晓是蓝色,中午是白色,黄昏则是天空一样的黄色。为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东南亚建筑主要受印度影响,并且以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庙宇为主要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柬埔寨的吴哥窟,老挝首都(万象)的塔銮,当地人将寺庙视为神的居所。——编者  相似文献   
108.
<正>去过寺庙的人如果留心的话,就会发现一进门首先看到的,便是弥勒佛迎客的笑脸,再往后看,是面色阴沉的韦陀。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俩并不在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宇。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香客甚众,但他丢三落四,不善理财,致使他掌管的庙入不敷出。而韦陀管账是把好手,但成天阴着脸,  相似文献   
109.
<正>一位生意失败的年轻人打算到寺庙里住几天,念念佛、吃吃斋,以求片刻的清静。可几天过去了,他的内心仍然不平静。无奈他找到住持,问:"人怎么才能清除自己的欲望,获得真正的宁静?"住持听罢,微微一笑:"有些佛理无法用语言阐释,这样吧,我交给你一项任务,你能好好完成的话,也就能醒悟了。"  相似文献   
110.
成全与迁就     
秋天,一少年流浪到寺庙,每到用餐时,他就惆怅地盯着菩萨,像在祈盼什么,大师见他可怜,便催促弟子快些给他送去食物。渐渐地,少年和弟子们熟络起来,再到饿了时便直接找弟子要食物,弟子匆忙去找大师,可大师总想出各种理由推迟片刻后才让弟子备好食物,还吩咐慢些给他送去。如此这般次数多了,弟子疑惑不解地问大师:"为何您以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