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75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30篇
体育   49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92.
青海省同仁县,两山夹一谷,蓝天白云、点点佛塔、藏式风格的民舍与街道、随处可见的浓艳民族宗教装饰、一座座藏传佛教寺院、一群群身披暗红色袈裟的僧侣、一片片身着五彩服饰的藏族群众和空中弥漫着的酥油的幽香,许多藏传佛教寺院就坐落在这些坡地上。清澈的高原雪水从峡谷中缓缓流过,相伴着寺院的晨钟暮鼓,人们在此生生不息。藏族人民把这片钟情的土地自豪地称为“金色的谷地”——热贡!  相似文献   
93.
西藏的黄昏     
许多次,我试图穿越浩瀚迷离的寺院。我成功了,但只一次,几乎不可能有第二次。多少次我迷途而返,后来我缘着水源,寻着水声,逾墙而过,不知穿过多少静修或无人的院落,终于我来到了寺院可疑的底部。  相似文献   
94.
再见大理     
再见大理,是几年以后了。这次随中国百名文化记者采风进驻到了大理的深街古镇,有一种恍然若梦的感觉,就像那部《时光倒流七十年》的电影,若不是手里握着现代的"硬币"——手机,似乎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再重温那著名的苍山洱海三道茶,也不过是浮光掠影,水上冰山。遥远的画卷提到大理,我们脑海里大都会最先出现金庸为我们刻画的《天龙八部》,风流倜傥的段王爷,段誉和他的凌波微步……这次在石钟山石窟,我见到了金庸的亲笔题字"南天瑰宝"。据说金先生是听了陈寅恪的话,觉出宋朝是民族永远之瑰宝,所以把他心目中的大侠郭靖乔峰都写在了宋朝,托出了神秘的南诏国,从而也引起了史学界对南诏  相似文献   
95.
莫言小说中经常出现寺院意象.寺院里的“神”和“圣徒”等宗教象征符号被创作主体消解和颠覆,摧毁了神圣的宗教情感和宗教尊严,使“神本位”回到“人本位”,甚至“人体本位”.  相似文献   
96.
97.
<正>藏族文明史诗——壁画在藏区,没有壁画的寺院、经堂恐怕难以找到,壁画不仅寺庙里有,在一些古建筑及贵族官邸、庄园也随处可见。而今,一些豪华宾馆、饭店也可见到充满现代气息的壁画,壁画已成为一种时尚的装饰和艺术。布达拉宫、拉萨三大寺等著名寺院,可以说是壁画艺术博物馆。藏族人民所创造出来的具有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壮丽画卷,数量之多、质量之  相似文献   
98.
心中的灵山     
有师徒两位僧人,从很远的地方去灵山朝圣。他们一路上一边乞食一边赶路,日夜兼程,不敢稍有停息。因为在行前,他们发了誓愿,要在佛诞辰那天赶到圣地。作为僧人,最重要的就是守信、虔诚、不妄语,何况是对佛陀发的誓愿呢!但在穿越一片沙漠时,年轻的弟子却病倒了。这时离佛诞辰已经很近,而他们距灵山的路还有很远。为了完成誓愿,师  相似文献   
99.
日据时期,台湾海峡并未成为闽台两地僧人交往互动的屏障,闽台两地僧人交往热络,互动频繁,台湾僧人前往福建的模式有:求戒、访师、修行、求学、参访、出家、学仪、弘法、任职、传戒等;福建僧人前往台湾的模式有:募化、开山、弘法、传戒、参访、出家、度化、修行、传法、修寺等。日本殖民统治者在台湾曾一再强行推行其皇民化佛教,试图切断台湾佛教与祖国大陆的关系,以此改造台湾的传统佛教,由于闽台佛教界有着不可分割的法乳关系,故闽台佛教间的交往互动从未停止过,日本的企图并未实现。  相似文献   
100.
发掘《高僧传》中僧人神异事迹的文化价值,走出简单地把《高僧传》中的僧人神异事迹视为迷信故事的误区,可以发现《高僧传》中的僧人神异事迹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既有佛理依据,又与中国本土的神仙方术和道教传说关系紧密,对佛教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高僧传》中显现神通类的僧人神异事迹,记载的多是僧人因具足佛教神通而显现的特殊才能,其佛理依据是佛教"六神通说"。且《高僧传》中具足佛教神通的僧人所具备的异能与中国本土的神仙方术、仙传中仙人的奇才异能,在表现形式上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僧人为了弘传佛法,对之极为看重,大加利用,制作并宣扬一些佛教神异故事,以神异事迹征服人心,以推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正确认识《高僧传》中僧人神异事迹的文化价值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早期佛教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