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026篇
科学研究   114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409篇
综合类   67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太极拳的"两论"指的是王宗岳著的《太极拳论》和武禹襄著的《太极拳论》(以下简称"王论""武论")。太极拳传承久远,不管是从张  相似文献   
92.
惠能是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惠能卒后,盛唐和中唐的三位著名文人王维、柳宗元、刘禹锡为其作了碑铭,扩大了惠能在盛、中唐整个知识界上层的影响。王、柳、刘的三碑充分揭示了惠能禅的特点。同时,王、柳、刘的文学创作又深受惠能禅的深刻影响,构成了禅与文学密切联系的重要一维。  相似文献   
93.
禅与文人画     
在描绘禅宗意境说之形成史的基础上,探讨禅宗意境说对文人画的三大影响:重意轻形的画法;心物合一的创作追求;含蓄朦胧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94.
78.青龙出水势(弓步撞撩冲拳)①接上动,身体向左转,右腿随势蹬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右拳顺势屈肘内收,经腰间向体前上方成弧形撞拳,高与鼻端平,拳心朝内,拳面朝上,肘端下垂,屈肘约120°,力达拳面;左拳同时变柳叶掌,向前、向上、向下于体前呈弧形下拍,以掌心拍按右肘窝,掌指朝右,掌心朝下,屈肘横置胸前,力达掌心;上体略有前倾,目视右拳(图256)。  相似文献   
95.
三、碾步桩(跟步互换桩)"碾步桩"功在少林大金刚拳法中,属于重要的实战基本功练习。它通过左、右形式的"跟步互换"训练,可以有效地强化腿足、腰胯、肩背、手臂等肌群、关节、韧带的劲力与灵活的转换能力;同时又能够针对性地利用跟步的左、右互换强化其攻防基础上的突变能力。使身体的每一部位在训练过程中达到手法、身法、步法的高度协调配合,达到攻防虚实变换中的高度机动性,达到战术转换过程中的高  相似文献   
96.
symplectic algorithmis adoptedinthe calculatio  相似文献   
97.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作者就此提出"引导式教学"方法在化学教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98.
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与“明代僧兵抗倭”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与“明代僧兵抗倭”的史料分析,还原了隋末唐初、明代少林寺僧参与政治与军事文化的历史事实。“十三棍僧救唐王”与“明代僧兵抗倭”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少林武术文化的历史记忆,进一步丰富了少林武术文化“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二者文化价值取向趋同,一致指向“匡扶正义、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的精神层面。“十三棍僧救唐王”培育了“明代僧兵抗倭”的精神规范与价值取向,而“明代僧兵抗倭”演义了“十三棍僧救唐王”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99.
少林禅武思想作为“他者的视角”对空中极限运动的内在价值进行诠释,将西方哲学视域下的“自我肯/否定”补充和升华至无念无住的无我之境,为生活在“常人”世界的当代人通向本真之路另辟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100.
我喜欢邮戳,每每闲暇,便翻出收集的邮戳欣赏阅读,享受那份闲情逸趣:阳春,"兰亭苑"(图1)的幽香丝丝缕缕;盛夏,"荷花池"(图2)的荷花绚丽多姿;金秋,"桂岭"(图3)的浓香飘飘荡荡;严冬,"梅林"(图4)的梅花清逸冷艳。漫步"四季花城"(图5),既赏花开,又闻花香,"山丹"(图6)丹花开红艳艳,战地"黄花"(图7)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