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43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03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孔福建  许平亚 《新闻天地》2010,(11):I0028-I0028
8月4日,屈原管理区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获此殊荣的全国不过50家,湖南省仅屈原管理区和长沙县两家。  相似文献   
102.
明遗民是一群游离在主流社会边缘的特殊群体。国家的沦亡,民族的危殆,使他们理想受挫,身心受创。在艰难的处境中,他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历史,试图在往圣先贤那里寻得慰藉和力量,屈原就是其中最受关注的对象。明遗民出于现实的需要,他们美化屈原形象,笺注屈原作品,继承楚辞技法进行文学创作,掀起了一股接受屈原的风潮。探究明遗民对屈原的接受情况,不仅对明遗民的精神状态、文化创造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对屈原接受史的发展流变也具有更深刻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离骚(节选)     
屈原 《教学随笔》2013,(22):19993
  相似文献   
104.
本研究属于文化史研究,研究对象是文人心目中的屈原形象,就是后代人寄托于屈原的伦理、情感、审美观念的总体。因此本文主要考察注文,将注文当做注者的著作、注者思想的载体来读解。楚辞研究中往往批判注者的“牵强附会”,然而这些正是本文所珍视的研究对象。为考察漫长文化史上的变迁中的传承,而且是意识或形象这种难以测量的抽象对象,本研究尝试采取以汉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汉字”为切入点,用电子文献检索有关字群这一方式。  相似文献   
105.
林云铭是清初著名的楚辞学家,他高度赞扬了屈原的人格精神,对屈原这一"千古奇忠"之人极度仰慕。他把对屈原的全部情感倾注到了《楚辞灯》一书中,历时近四十年,完成了这部在《楚辞》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6.
本文根据屈原的心路历程,屈赋的内容和表现特征,以及相关历史与民俗知识,分析《九歌·河伯》篇的内涵主旨.认为《河伯》不是主祀天河及楚地水神,而是以主祀黄河河神为题,假借一次九河的神游之旅,象征表现出深深的故国之思最终战胜“远逝以自疏”的去国之念的矛盾心态,表现出诗人的爱国的情怀.  相似文献   
107.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题记烈火浴出凤凰,严寒鞭出芳香,激流磨砺圆润,暴风淫雨炼就茁壮。打磨着的人生,困难重重;打磨着的人生,却又异彩纷呈。我们的人生因打磨而精彩,我们的灵魂因打磨而熠熠生辉。听,打磨的声音奏响了,历史尘封的  相似文献   
108.
关于屈原生卒年,目前盛行"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8年,享年62岁"的郭沫若说,笔者认为有误。笔者从屈原作品中重新推算,得出的结论为:生年为楚宣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3年,为戊寅年,卒年为顷襄王二十二年,享年六十六岁。  相似文献   
109.
端午,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的节日。其实它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它有着很丰富的文化意义。比如浙江海宁至今遗存的吴越端午民俗事象,近年来引起了国际文化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0.
《史记》所载的屈原名字符合历史实际,原是字,平是名,这从司马迁对人物称谓的调遣方面可以得到证明。《离骚》提到的正则、灵均,是作者从原有名字演绎出来的美名,采用的是文学笔法。屈原两个系列的名字,在意义上存在纵横两种方式的关联,名和字横向关联,真实名字与虚拟名字形成纵向对应关系。屈原两个系列名字的纵横关联,分为两个层次,有表面层次,有内里层次。屈原名字还与姓氏存在意义关联,名字是作为姓氏所含意义的弥补而出现。中国古代姓氏与名字的意义相联结,至迟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