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43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03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 毫秒
21.
关于屈原在身份,思想及地位,历来颇有争论。有的人贬低屈原,说他是“文学弄臣”;有的人虽认为屈原是“爱国诗人”,但给他戴上“忠君爱国”的帽子。对这两种观点:闻一多都持异议。闻一多从屈原的身份,思想以及他的《离骚》等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充分论证了屈原是“真正的人民诗人”。同时,他用新观念和新方法对《楚辞》作了别开生面的研究,提高了一个时代的《楚辞》研究的新水平,其贡献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22.
谢朓咏物诗多为同咏之作,反映了当时文人汇聚的特点。而且,谢朓咏物诗结尾多归于美人失落或迟暮之感,与后世宫体诗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然。咏物诗与山水诗互相促进。谢朓联句诗,典型地反映了当时此类诗体的特点。一是押韵不太讲究,多沿袭柏梁台古体诗,二是合乎永明体平仄运用,三是表现了联句诗讲究对句平仄句式的一致性。另外,谢朓联句诗语言表现手法上也颇有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23.
屈原是我国古代最伟大最富有个性的诗人之一。他以宏富的文辞、超绝的才情、饱满的激情创作了一系列灿烂夺目的作品,《离骚》更是他人格的集中体现。《离骚》作为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关于它的内容层次历来有各种各样的分法,我以为,可将其分为三个部分。诗的前面部分是从自己的身世、品质、修养和抱负写起,回溯了自己辅佐楚怀王所进行的改革弊政的斗争及受谗言被疏的遭遇,表明了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与“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中间部分是借女劝告、陈词重华,总结历史上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阐述了举贤授能的政治主…  相似文献   
24.
屈原人格开启了中华民族的人格风范,成为几千年来沉淀在人们心中的人格美的典范。本文试从屈原经历的三个层次的内心冲突(即坚持理想与屈从世俗的冲突,去与留的冲突,生和死的冲突),揭示屈原人格的孤独性。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和《闲情赋》三篇辞赋来探讨和理解陶渊明退居的生活状态以及其时诗人的心理状态。笔者认为,陶渊明是作为一个深具儒者心怀的隐士而存在。相对比较而言,陶渊明不似庄子,而近于屈原;不似屈原,而归于一介儒者。  相似文献   
26.
我在教读戈宝权先生的《汨罗行》一文过程中,曾经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谈他们心目中的屈原形象时。有如此一说,即“屈原不识时务;屈原之死,不得其所”。  相似文献   
27.
戴震是清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考据学大师。探讨、评价戴震的学术造诣,无疑是当前文化史、学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分四个部分,从分析、评介戴震的名篇名著、别本初稿、未刊本、单篇文章入手,阐述《戴震全集》的学术价值。作者认为,根据具体作品分析评介,最能避免凿空立论之弊。  相似文献   
28.
"瞻前顾后"最早出自于屈原的《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瞻前顾后,指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古时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现在人们常用它来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的样子。其实,瞻前顾后何尝不是成熟的人生态度呢?瞻前,是人们主动对未来的预测和对世间万物动态发展变化的把握,它不是好高骛远,也不是畏首畏尾,而是为了寻找正确的方向,选择合适的道路,以便更好地前行。  相似文献   
29.
杜浚与屈原     
在中国诗歌史上,杜浚最尊屈原,认为屈原开创了中国诗歌"缘嗔而作"的优良传统,而屈原之后动人心魄的优秀作品也无不是"缘嗔而作"的.屈原自称其诗歌乃"发愤以抒情",即杜浚"缘嗔而作"说的理论根源.在杜浚看来,"风骚"传统的核心是"真",凡是继承和弘扬了"风骚"传统的杰作都是"真诗".他洞察诗坛积弊而忧患诗道遂亡,乃睥睨一世、疾言厉色地诋诃昧者,振臂大倡为诗首要在于"真"的"贵真说".  相似文献   
30.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名平,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和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