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43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03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1.成功地让历史剧发挥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作品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相似文献   
93.
94.
95.
刘藏之  朱子 《垂钓》2004,(3):67-68
在湖南省桃江县,有一座桃谷山,资水从山前流过。河畔有一块巨石,下临深潭。当地人说,那里就是当年屈原钓鱼的地方。  相似文献   
96.
论从屈原到宋玉的四大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是战国晚期楚国著名的辞赋作家,历来与屈原并尊为"中国文学之祖".但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作家,而宋玉则是楚赋的代表作家;屈原所创作的楚辞重抒情,而宋玉所创作的楚赋重体物;屈原喜犯颜直谏,宋玉好微辞讽谏;屈原崇高伟大,宋玉自然亲切.从屈原到宋玉,实现了由楚辞向楚赋的转移、由缘情向体物的嬗变、由直谏向曲谏的发展、由崇高向世俗的回落.这些都标志着中国文学的重大转型,对后代作家及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对《悲回风》作随文分析,指出此诗情景交融,浪漫主义的奇情幻思和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为抒写内心活动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98.
出身与地位的不同,造成了屈原和宋玉作品在气势上的差异;人格魅力的不同折射出二者笔下不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人品志趣的不同,使两人笔下的女性形象大相迥异;不同的个性和人生追求决定了他们作品侧重点的不同。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屈原和宋玉在出身、地位、人品人格、志趣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虽然同为楚辞代表作家,作品却呈现出迥异的风貌。  相似文献   
99.
至今,屈原的故事仍然在广为流传,屈原仍受到百姓的敬佩爱戴,百姓爱的是他身处逆境仍心系百姓。他的《离骚》世代传唱,不仅是因为《离骚》中的深刻内涵,更因为通过离骚,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屈原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他那种宁死不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0.
针对日本汉学界近年来出现的“屈原否定论”,著名学者赵逵夫先生在他的学术专著《屈原与他的时代》中勘正谬说。对屈原与楚辞研究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了考证和阐释。赵先生在屈原研究中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从微观到宏观。步步推进,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论证,见解独到。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