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5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世界上的作家大致可分为两类:视觉的和听觉的。托尔斯泰显然属于前。俄国诗人梅列日科夫斯基曾在《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精辟区分一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我们由于耳闻而目睹,在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我们则由于目睹而耳有所闻。在梅思金公爵近乎神经质的喋喋不休中,我们仿佛清晰地看见了他那张苍白的激动的脸,  相似文献   
92.
论师陀小说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陀是我国现当代乡土小说的重要作家之一。他以感伤抒情的笔调描写了三四十年代乡镇世界的人和事。他的小说散而不淡 ,沉郁感伤 ,舒缓自如 ,深刻揭示了旧时代下层平民的可悲命运。他的创作不属于任何流派 ,但自始至终有一种沉实而不高亢的主调。这既是作者的局限性 ,也是师陀区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重要特点和个性  相似文献   
93.
游敏 《语文知识》2015,(4):58-60
高中小说究竟应该教什么,从哪儿教起,怎么教才好?我想,小说就是讲故事,何不把小说当故事教学?何不用故事教学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开展小说阅读之旅?而把小说当故事教学,要注意什么呢?一、故事如何处理故事教学究竟要怎么教?我想,首先要遵"路"而教。这个"路"就是《高中语文普通课程标准》。故事教学为什么要遵"路"而教?遵"路"而教,可以让故事教学少走弯路。教学《祝福》时,在内容选择上,我确定了故事与写  相似文献   
94.
侗族和布努瑶的民间信仰中都有一位权利至大、地位至高的女神,分别被称为"萨岁"和"密洛陀"。萨文化和密洛陀文化在各自传统文化中几乎辐射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体现的领域立体而丰富,在日常生活中有重大的影响力,对民族文化起到了总结和传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1989年出土的李克用墓志为研究唐末五代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其记载有可与传统文献互相佐证之处。李克用是晚唐代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以他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的崛起显示了自隋唐以来,西北地区的民族冲突重心向代北地区的空间转移,代北地区民族发展态势逐渐成为左右唐末北方政治局势的重要势力。因此,文章欲借助李克用墓志提供的史料信息,对李克用家族事迹、李克用本人的官职及李克用汉化问题进行考释,并作出对李克用公正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96.
元代普陀山宝陀寺住持一山一宁是一位博学多才的高僧,大德三年(1299)奉诏出使日本,创立了“二十四派日本禅”之一的“一山派禅学”,为日本镰仓时期中国禅的东传、日本“五山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文章通过大量的史实,阐述了一山在日本传播汉学、弘扬佛教文化艺术和创立独具特色的“一山派禅学”之经过,首次探索“一山派禅学”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97.
在唐末藩镇割据的状况下,沙陀作为一支政治力量异军突起,并在唐末五代政治生活中表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沙陀人中,就有许多粟特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在六胡州判叛乱之后而逐渐融入沙陀的,最初他们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于沙陀之中,此后这一部落逐渐演变为一地方行政机构,并最后消失,这一过程,体现出粟特人的沙陀化及最终与沙陀的融为一体,在五代后期,随着沙陀的汉化,这些粟特人也进一步融合于汉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98.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最有宗教虔敬感的作家,同时又是宗教信仰方面最尖锐最深刻的怀疑者。他的虔敬与怀疑之间形成的巨大张力,不仅使他的一生备受折磨,而且也直接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以致于使上帝问题成为作家本人异常关注的一个主题。本文结合他的部分作品对这一问题予以梳理分析。在强调上帝问题与人的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与同一性的同时,特别点明,强烈的怀疑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增强了作家的信仰虔敬。  相似文献   
99.
可能是由于未单独结集出版的原因,师陀的散文诗集《夏侯杞》长期未被研究者注意。这部专注于内心的自省式作品,以“我”(“你”、“他”)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切入人性、生命、爱、童年、家园等主题,凸现出夏侯杞———这位现代杞人的内心旅程。它不仅是师陀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表露,也是作家探寻自我、建构自我的尝试。因此《夏侯杞》对于师陀,正如《野草》之于鲁迅,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纳博科夫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的态度经历过一个过程,但以反对为主,即使在西林时期表现出的认同中也显现出二人的分歧与差异。前人多对二者的关联、相似进行研究,但事实表明,随着纳博科夫艺术上的成熟,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不满越发鲜明,二者在艺术追求、艺术观念上的巨大不同才是导致不满的根本原因。考察纳博科夫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满的具体言论,可以探寻出纳博科夫艺术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间的分歧,在分歧中能更清晰地勾画纳博科夫的艺术追求与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