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3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01.
甲骨文     
《科教文汇》2021,(10):F0004-F0004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前者源于文字的产生过程一用锐器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后者则与其功用有关一记录占卜内容。它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是中国乃至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相似文献   
102.
卜辞又称甲骨文,是研究殷商时期我国历史的第一手原始文字资料,也是目前我国最早的档案种类之一.这种档案以龟甲和兽骨为载体,多为占卜问疑的记录.而其中有关疾病、生死的卜辞,不仅为我们研究源远流长的中华医学文化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而且还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的医学档案,反映了当时我国医学的发展水平和成就.  相似文献   
103.
“岛”在甲骨卜辞中有三种常用意义:刈草或放牧;牧草或牲畜;刈草奴隶或畜牧奴隶。本文在前辈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就“岛”的另一种动词义进行讨论。在本文提到的四家观点中,笔者赞同于省吾先生的释义,在其基础上从音韵和传世典籍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岛”的另一种动词义就是“喜悦”义,最后列出所举六条卜辞的释文。  相似文献   
104.
五行说,以金、木、水、火、土说明整个物质世界,是中国最早的原始物质观和哲学观。这五种物质如何从自然界中突显出来,又进而成为解释世界的哲学范畴?探索其起源,五行观念是由上古原始时代的自然崇拜发展而来,殷墟卜辞发现的四方之神的祭祀,提供了这种发展的历史证据。从《洪范》开始,五行脱离神学形态,成为说明世界存在的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105.
以甲骨中“受”“止它”类卜辞为对象,就不同类型的宾语对否定词“不”与“弗”的选择配搭的考察表明:在“受”“止它”类卜辞中,当谓语动词不带宾语或只带指物名词宾语时,对这个动词的否定可以在“不”“弗”中自由选择;当谓语动词带指人名词宾语时,对这个动词的否定一般用“弗”不用“不”;当谓语动词带人称代词宾语时,对这个动词的富定一般用“不”不用“弗”。  相似文献   
106.
以甲骨文中的”受”“止它”类卜辞为对象 ,就不同类型的宾语对否定词“不”与“弗”的选择配搭的考察表明 :在“受”“止它”类卜辞中 ,当谓语动词不带宾语或只带指物名词宾语时 ,对这个动词的否定可以在“不”“弗”中自由选择 ;当谓语动词带指人名词宾语时 ,对这个动词的否定一般用“弗”不用“不” ;当谓语动词带人称代词宾语时 ,对这个动词的否定一般用“不”不用“弗”。  相似文献   
107.
殷墟卜辞中有"方服"与"方执",是礼制规定的常服与常执。各地方国的职贡多用于祭祀。甲骨文有"辞"字,写法有三种形体。"辞"指拒绝与责让。殷墟卜辞中有"工",读为功。功、成义通。中国古代流行天人感应思想,殷墟卜辞中有一些天象变化的记录,反映了商人思想中阴阳灾异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8.
古代羌族被称作是一个往外输血的民族,在中华文明形成的早期阶段,羌文明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羌人与楚人、商人乃至中亚的其他民族都有着密切的文化关联。因此,从考古、文献、神话、宗教等多重视角去研究先秦时代的羌人,可以很好地理解先秦社会的文化,同时也可能将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上限由丝绸之路开通提前到商代甚至更早,给予古代羌族应有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9.
《甲骨文字诂林》中的"鬼"字头下,有几种与"鬼"字相近的字形。关于这些字形,有的学者认为是"鬼"字的异体,有的认为不是,一直颇有争议。从文字学的角度,通过字形分析和辞例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这些字与"鬼"字的关系,并指出其中几种字形不能简单地看作是"鬼"字的异体。  相似文献   
110.
"雨"作为一个古典意象,绵延不断地滋润着中国文坛数千年。先秦是诗歌起源时期,雨作为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渐渐地走入诗文世界,并被赋予了多重文化和文学意蕴,为其独立审美内涵在后世被发现奠定了基础,此时先后出现了卜辞、神话传说、《诗经》及《楚辞》,立足于此四种文学作品中有关于"雨"的记载,发掘出其内在联系,将先秦时期古典文献和文学作品中的"雨"勾连成一体,解读出"雨"意象的发展形成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