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1篇
教育   309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1.
万木草堂藏书的来源大约可分为两类:康有为及其学生的捐书、社会捐赠。草堂藏书实行学生自主管理,轮流值班;作为培育人才的强力支撑,藏书得到了较充分利用。藏书的流向,一部分流入广雅书院,一部分于戊戌后被焚。  相似文献   
92.
辛亥革命是100年前一件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康有为在1913年3月《中国以何方救危论》中说:“今兹之革命,非止革满洲一朝之命也,谓夫教化革命、礼俗革命、纲纪革命、道揆革命、法守革命,尽中国五千之旧教、旧俗、旧学、旧制而尽革之。如风雨迅烈而室屋尽焚,如海浪大作而船舰忽沉。”如果从当时的情况看,康有为有所夸大,但是,从...  相似文献   
93.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整整一个世纪之前,起义的新军士兵仓促上阵,在武昌城打响了第一枪,竟令大清王朝土崩瓦解,盘踞中国2000年的封建帝制自此终结。是什么力量让屡败屡战的革命党人的起义在这次有了结果,除了军事,教育功不可没。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年初  相似文献   
94.
《初中生》2011,(Z4):21-24
核心提示:辛亥百年,我们接近、还原、触摸辛亥革命。正是当时众多风华正茂的革命志士振聋发聩的呼喊,方才唤醒迷滞已久的国人。孙中山、黄兴、章炳麟三人都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最早的领导人。在革命斗争中,孙中山为主帅,而黄兴和章炳麟则是一武一文,相得益彰,都是孙中山倚重的得力助手。在革命的洪流中,大批革命志士拍案而起,书写了一个铁血华年的时代。  相似文献   
95.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潮的著名代表人物,戊戌时期变法维新运动的领导者,是当时"向西方寻找真理""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他的政治思想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辛亥革命之后的时代背景、康有为个人文化与思想背景,以及明治日本天皇制度对康有为的启发等多个侧面的剖析,揭示了康有为从"君主立宪"构想转向"虚君共和"制度设计的思想轨迹。并得出如下结论:虽然康有为在共和民主的潮流之下依然固执于"天下"观念,但他希冀借助体制内"虚君"的凝聚求心力,实现民国社会在帝国崩溃后的统合,并最大限度汇集有效的社会资源,实现国家的富强,这种价值取向,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97.
享乐性、重商性、开放性、兼容性、多元性、直观性、实用性、远儒性是广东文化的主要特征,成为世代广东人共通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并作为一种集体心理影响着每一个广东人。康有为的生活习性、学术个性和政治个性,即受制、统一于广东近代文化的诸种特征。  相似文献   
98.
康有为早年对宋明理学极为推崇,在万木草堂讲学时以宋明理学为教学内容。后来,他极力排斥宋明理学,将之视为复原孔教的第一阶段。康有为的做法体现了他对待宋明理学的矛盾心态,既认定宋明理学是孔子后学,又强调其并非孔子嫡传。这除了因为宋明理学受老学、墨学或佛学的影响之外,还因为其与孟子和荀子思想的复杂关系。在他看来,宋明理学虽然出于孔子,却并"非孔子全体",属于另一种学问。  相似文献   
99.
廉吏民表     
阎锡山主政山西时,曾邀康有为主持山西省的县长考试。康出的题目是《廉吏民表》,取意于宋朝包拯的《乞不用脏吏疏》。包拯在这篇奏疏中有这样一句: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本  相似文献   
100.
桂学最早是100多年前由康有为提出的,1894年他在桂林写的《桂学答问》和《桂学答问序》可视为桂学的先声。桂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桂林学,广义是广西学。界定桂学的研究对象应当处理好与广西文化研究和壮学研究的关系,明辨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