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文章以鲁迅先生的小说《示众》为例进行分析,揭示了示众现象的文化特征,从实施者方面来看,示众具有惩戒性、威慑性的特征;从示众者方面来看,示众具有羞辱性、伤害性的特征;从围观者方面来看,示众具有好奇性、异己性的特征。示众这一现象的绵延不绝见证了《示众》的超强生命力和真理性内涵。  相似文献   
22.
本文对侵占分享的含义作了界定,并从侵占分享存在的主要范围,产生的条件及其性质与功能等方面,论述了侵占分享是社会主义剩余产品分配的异己形式,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方式。必须逐步根治。  相似文献   
23.
海勒笔下的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瑟夫.海勒的小说从男性视角出发,遮蔽了女性的情感世界、自我主体;把女性塑造成低于男性的“第二性”、“他者”、“另类”,要么是自然“性”征的符号,要么是欲望的化身,要么是死亡的象征,处于边缘和弱势地位。女性作为一种意象,指代肮脏的、可怕的、疯狂的异己力量,它与荒诞的社会合谋,共同构成对男性安全感的威胁。海勒通过对女性角色的设置,进一步强化小说主题,但是文本叙述方式呈现出的贬损、消极、厌恶的基调隐含了其鲜明的男性主义立场和性别歧视倾向。  相似文献   
24.
一、学校教育中惩罚功能被异化的现象 “异化”(alie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alienatio,有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的支配等意思。异化作为哲学概念,其含义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而转过来反对个体自身。  相似文献   
25.
本文对侵占分享的含义作了界定,并从侵占分享存在的主要范围,产生的条件及其性质与功能等方面,论述了侵占分享是社会主义剩余产品分配的异己形式,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方式。必须逐步根治。  相似文献   
26.
卡夫卡的文学创作是一种复杂的文学现象。作者以敏锐而深刻的人生体验,睿智而锋利的笔触,把读者深藏心底的感觉挑到意识的表层来,为我们展示出了一个到处充满着现代人的困惑与危机的世界。同时,卡夫卡以一种执着的信念,同他所感受到的慢化世界中的恐惧作着抗争,并且把人的异化这样一个关系到人类本质的问题生动、形象地揭示出来,激起人们对现在社会合理性的怀疑和对人性彻底解放的强烈愿望。表现主义小说因为有了卡夫卡,而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7.
杨晓琳 《文教资料》2007,(16):102-104
弗吉尼亚·伍尔芙首次提出了女性写作有别于男性的“性别写作”,她主张的“书写的自由”主要源自于她主张的“女性生活、思想、精神的自由”,并将其充分地反映在她的具体创作和生活中。  相似文献   
28.
什么是异化?我想大家并不陌生。事实上它是一个哲学和社会学的概念。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解释。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个人利益与阶级的普遍利益分裂的结果。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9.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就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努力,这种努力的根本目的是寻求人的自由和解放,追求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然而迄今为止,人类始终未能避免异己力量的捉弄,一直未能达到自由与解放的境界。无论人们放眼社会罗盘所指的任何方向,都将发生异化。  相似文献   
30.
新时期迅猛崛起的报告文学 ,是当代纪实文学文体的出发点和生长源。在报告文学中 ,作为文学“异己者”的 ,是新闻。 80年代中期以后 ,越来越多的作家有意淡化新闻性 ,一些新的“异己者”进入纪实文学取代了新闻的位置。它们是社会调查、政论、历史。文学与社会调查、政论的结合 ,产生了新的文体“当代纪实” ;与历史的结合 ,产生了新的文体“历史纪实” ;而纪实文学对文学自身审美特性的回归 ,产生了新的文体“纪实小说”。通过对这些文体的考察 ,可以认清当代纪实文学文体演进的大致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