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94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9篇
综合类   17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张载是宋儒中人性理论体系的重要奠基,他从天地之性、气质之性以及人性与教育等方面建构了其人性论的逻辑结构体系。天地之性主要说明主体人的善良本性来源于天命,是人所皆同的,是人性的本然状态。气质这性则主要解答了天地之性如何落实于现实层面,表现为个体人的本性,形成千差万别的人的具体品质,是人性的实然状态,而人性与教育的关系则着重回答了道德教育在人的品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这三个方面就构成了张载人性论的逻辑结构体系,一环紧扣一环,环环演进,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一切哲学思辨,思终都落实于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上,为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15):I0002-I0002
15.张载一、生平介绍张载(1020—1077),中国宋代思想家、教育家。字子厚、长安人,因家居陕西凤翔郿县横渠镇,世称横渠先生。张载讲学于关中,弟子多为关中人,人称其学派为"关学"。张载自幼"自立,无所不学",曾学习兵法,后又研究儒家经典,给他影响很大。张载才学出众,在关中名声很高。文彦博任长  相似文献   
73.
74.
天文望远镜可以观察到太空中的星斗,看不穿人心,盲人能够看穿人心;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的构成,看不到人性,盲人能看到人性。这是现代社会两类知识——关于自然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与关于人心和人性的道德知识体系——之间的龃龉,也是科学时代人心的沦丧。知识在根本上是人心与人性本身,也是人心与人性的自我运用,不是外在于人心与人性的东西,而是心的本源智慧的外化,又回归到心的本源智慧。作为教育基本内容的知识,使人在人文世界的气质之性,皈依于天地之性,方是教育的最大工夫,亦是人生至乐。  相似文献   
75.
在儒家的“仁爱”思想和墨家“兼爱”思想的基础上,张栽在《西铭》中提出了著名的“民胞物与”思想。“民胞物与”思想的主要内涵表现在: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做到“民吾同胞”,“爱必兼爱”;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做到“物吾与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张栽的“民胞物与”思想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6.
北宋道学运动的兴起 ,主要是由于赵宋统治集团之“文治”取向和“以儒立国”国策的确立 ,以及朝野互动以求“推明治道” ,从而引发儒学学风从实证化范式向哲理化范式转型的结果。张载道学 ,正是在这一学风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张载关学学风之特质体现为 :“勇于造道”、“志道精思”的道学建构 ;“道学、政术”不二的政治主张 ;“知礼成性”、“变化气质”的道德修养方法 ;“以礼为教”、“敦本善俗”的社会教化使命 ;关心民生、多方“营画”的经世致用作风。张载关学学风的现代意义 ,可从学术思想史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两个面向把握  相似文献   
77.
张载的家庭伦理思想以恢复与强化儒家的人伦秩序为己任,它继承与发展了《易传》的家庭伦理思想,具有严重的宗法化倾向,内有系统化、哲理化的宇宙本体论为最高的解释权威,外有封建礼法制度作保障,还有"一"与"两"和"仇必和而解"的辩证思想作为方法论保障,它强调尊卑上下,等级服从,构建了宋明理学家庭伦理思想的基本构架,对宋代以及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天人是张载哲学的基本概念,二者的合一不二以及如何合一又是张载全部探索的重心所在。体用关系又是张载哲学的方法论,在张载哲学中。体用不二不仅是他批判佛老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其解决天人问题的基本方法。天与人是人所面对的两大领域,二者的合一则必须通过各自体用两界的划分来实现;而天人合一任务的实现,又离不开对体用不二原则的贯彻。  相似文献   
79.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并在人类中心主义的鼓动下,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严重地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张载认为天人合于一气,人是气的聚合物,人性中体现了天性,人和万物都生于自然,是自然的儿女,从而提出了“乾父坤母”、“民胞物与”的道德伦理思想,为我们当代解决生态问题、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0.
张载的变化观对中国传统哲学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张载认为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他称这种规律为“天秩”、“天序”、“道”、“理”等等;张载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区分了“变”与“化”这两种运动变化的状态的真正内涵;张载认为“神”是宇宙运行推移、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作用者;他认为从太虚之气聚为万物要经过“感”的环节,“感”的原因和机制在于对立的“两端”;张载的变化观在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