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33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核心任务之一.《课标》标准强调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但是纵观近几年中考,数学压轴题的得分率不尽人意.很多老师在复习中花了大量精力反复训练,不断强化,学生也疲于应付,但效果不明显,甚至没有效果.原因之一,教师以题论题,强  相似文献   
52.
<正>排列组合在历年来的高考中占的比分很高,在20分左右.它联系实际、题型多变、解法灵活、能力要求高、每年高考得分率极低.而排列组合中的分配问题,是排列组合问题中的重点与难点,对于排列组合中涉及相同物品的分配或名额分配的问题,若采用隔板法,则可起到简化解题的功效.下面笔者通过三种类型题来介绍一下隔板法的应用.类型一:10个相同的排球分给三个班级,每个班级至少得一个排球的分法.解析:将10个相同的排球排成一列,则10个排球  相似文献   
53.
在安徽省多年高考理综卷中,化学总分为100分,其中7道选择题就占了42分,可见选择题在化学高考中的重要性。化学选择题大多为基础性的题目,通常包含的内容也较多.涵盖高中所学的大部分知识点。同学们想要取得高分,必须在做选择题时尽量不出现失误。然而,历年来选择题的得分率并不高。  相似文献   
54.
蒙长福 《中学文科》2005,(12):14-14
自从2003年英语中考增加了听力部份测试以来.这部分的得分率一直不高,造成听力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55.
虽然人们对数学选择题越来越重视,但其得分率并不与人们的重视程度成正比.究其原因主要是命题在编制选择题时,常常会设置一些隐含信息,从而也就形成了陷阱,令解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只见其一,不见其二;甚至对一些隐含信息视而不见,从而在解题时造成了较高的错误率,那么具体情况到底如何呢?本试对此给出回答,希望能窥一斑而见全貌。  相似文献   
56.
本文通过对参加2011年四川省运动会摔跤比赛的20名摔跤运动员比赛情况,分析摔跤运动中绝招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影响情况。结果得出高水平运动员(有绝招)的运动水平和比赛成绩明显优于低水平运动员(无绝招)。说明摔跤运动中绝招的应用是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7.
郭健  韩振民 《精武》2012,(28):92-93
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8名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在2011年和2010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以及2010年美国网球公开赛中的20场比赛的ACE球出现率和发球直接得分率与发球落点的关系进行分析,找出世界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硬地比赛中发球直接得分率与发球落点的关系特征。  相似文献   
58.
刘开燕 《知识窗》2012,(4X):53-53
<正>化学讲评课能帮助学生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已学的化学知识,它是知识的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分析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好的讲评课,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相似文献   
59.
王旭东 《中国教师》2013,(15):39-42
对学情缺乏精细化诊断,是目前教学"高负担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校本教研缺乏针对性和高效性的原因之一。一、教师迫切需要全面、精细化的数据测试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基于数据的学情诊断方法。但是,很多测试数据通常只统计到学科总分,而没有对学生每一道试题的得分情况和作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导致教师难以正确、精确地分析  相似文献   
60.
毋庸置疑,教学中必然会产生大量数据,我们无法也无需回避这一事实。但是,承认数据的存在,与能够透过数据看到其背后的内涵,进而利用它们,改善我们的教与学,使之成为学业质量的有力保障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距离。这些数据中,最能引起广泛关注的恐怕是各类学业质量监控中产生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学生的定位分以及整体和个体的进退步幅度等。我们在本文中正是力求尝试以自己的实践为例,阐述如何通过关注数据来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