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2篇
教育   373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常玉娜 《兰台世界》2013,(19):136-137
<正>丘濬(1421—1495),字仲深,谥文庄,海南琼山人,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与政治家,后世将其与海瑞并称为"南海双杰出"。《大学衍义补》是丘濬最具分量的一部作品,全书一百六十卷,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内容,其中不乏针砭时弊的观点,并且得到了明孝宗的高度认可,丘濬也凭借此书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成就了其政治事业的最高峰。《大学衍义补》顾名思义是针对《大学衍  相似文献   
102.
103.
"情"在中国哲学中,常常被视作心性结构中比较低的层面,是与恶相关的。王阳明在朱熹"心统性情"说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确立了"情"在心性中的位置,肯定"情"的感发在成德中的意义,并进一步将良知和情理解为体用的关系。人通过致良知,使"情"的发动合乎天理。顺应"情"的自然流露,不使其滞留心中,则"情"不足以妨害心性。阳明对"情"之正面性的阐发,对于晚明"情"之意义的凸显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从阳明学到新心学的思想轨迹——论贺麟知行观的新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麟认为,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说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他把王阳明的"率真的知行合一说"发展为"自然的知行合一说"。新心学继承了陆王心学的主体性原则,并自觉地从现代哲学的角度加以论证;继承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并且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发挥,赋予其现代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5.
在《宋明理学》(人民版)课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有这样几点困惑:1、本课内容理论性、思想性很强,而且比较枯燥,很难理解。例如什么是理学?理为何物?这里涉及到非常抽象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等。2、教材的内容比较支离破碎,更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3、这部分所使用的背景材料大多都是文言文,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劲。带着这样的困惑我又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的梳理。  相似文献   
106.
杨简主张废《毛诗序》,这和他心学思想的理念是紧密关联的.因为他主张“本心”“道心”“无邪”之心具有普遍的意义,故而反对《毛诗序》解诗的历史化;因为他主张人的“本心”直指,故而反对《毛诗序》“支离”的解说,提倡“通言”的解读;因为他主张“本心”先天性的存在,故而反对《毛诗序》的“美刺”说.  相似文献   
107.
文摘之窗     
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普通高中教育任务"是中国教育政策文件当中经常使用的一个独特概念,体现着中国普通高中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折射出普通高中教育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水平。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高中教育的普及化,教育界对于普通高中教育任务的表述,有一些新认识,也有一些分歧和争论。  相似文献   
108.
王阳明心学是儒家文化一个重要思想体系,阐述了人的本体是至善至纯的,它的核心内容"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理论基础,对当代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提高人文素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从注重学生自助阅读、激发文学审美情趣,帮助引导、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思维,帮助学生质疑审美、形成创造性文学素养三个方面,论述了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文学审美情趣,较高文学审美思维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及文学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0.
杨时乔是明中后期的理学家,甘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力辟心学,明斥心学为禅学,捍卫儒家道统;学宗程朱,不固守师说,从"理一分殊"的角度来阐释一元的人性论;强调躬行实践,"格物致知"的工夫论;提倡"道亦器、器亦道"的经世致用.其理学思想有补于明代理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