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44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教育   54351篇
科学研究   4044篇
各国文化   105篇
体育   4397篇
综合类   2397篇
文化理论   278篇
信息传播   4181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498篇
  2022年   383篇
  2021年   594篇
  2020年   685篇
  2019年   616篇
  2018年   406篇
  2017年   926篇
  2016年   1121篇
  2015年   1997篇
  2014年   4893篇
  2013年   4037篇
  2012年   4692篇
  2011年   5514篇
  2010年   4989篇
  2009年   5278篇
  2008年   5920篇
  2007年   4864篇
  2006年   3683篇
  2005年   3387篇
  2004年   3268篇
  2003年   3036篇
  2002年   2631篇
  2001年   2123篇
  2000年   1817篇
  1999年   546篇
  1998年   366篇
  1997年   288篇
  1996年   245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心理理论发展与道德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两个重要部分,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提高大学生通识教育课的课堂参与以促进课程学习效果的改善,文章以某"211"工程大学面向非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管理学"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问卷调查,建立了大学生通识教育课课堂参与的心理动因及学习效果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目标追求、学习活力和课程态度是影响大学生通识教育课课堂参与行为的主要心理动因。因此,引导学生课程态度是促进大学生通识教育课课堂参与的关键,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是提高通识教育课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93.
《当代电大》2006,(5):6-9
如果有人当面评价你.用上了“懒惰”这个词。我想你一定会不怎么高兴。是的.懒惰受人诟病。懒人受人轻视.但是懒惰并非人的原罪!比如.最近.法国出版的一本书《懒虫万岁》.就狠狠地“宣扬”了一把懒情的好处。懒惰.难道真的要荣耀大翻身,成为新一代口耳相传的“优秀品德”了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994.
当小儿身体有病时,往往不能正确地表述自己哪里不舒服,可能贻误病情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孩子家长和幼儿园保教人员要特别注意幼儿的体温变化,当孩子情绪不好、食欲降低或身体不适时,可通过观测孩子的体温来判断其是否有病,需不需要送医院治疗;托幼机构还可以根据幼儿发热的程度、伴随症状、发病季节或流行病史,及早发现传染病嫌疑,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95.
一、职校生就业心理缺失的表现和特征 1.自卑、依赖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力太差,"技"不如人,生怕别人瞧不起,心理上就败下阵来;还有一些学生过分依赖他人,总把求职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家人身上,不能向求职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失去求职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996.
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状态表现在灰色心理、学习焦虑、情爱挫折心理、人际交往弱势、过敏性认知反应等方面。大学生的亚健康心理问题的产生,不仅来自于大学校园生活和教育,更与中学教育中存在某种片面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7.
谈加强大学生的挫折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大学生面对挫折往往表现出抗争、攻击、冷漠、焦虑、消沉、固执、退化等不良反映,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帮助大学生对挫折正确归因,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优化环境氛围,宽容受挫者的不良行为,加强对他们的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998.
999.
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心理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与“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内核一脉相承,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合理、有效地渗透于当前学校心理教育中。探讨当前学校心理教育的出发点、动力机制、核心功能、根本途径与最终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00.
从体育学习、体育消费、考试以及课余生活方面对忻州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从众心理的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这几方面均有着普遍的从众现象。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克服他们心理障碍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既要发挥从众心理在大学生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又要抑制它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实现引导大学生拥有健康心理机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