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444篇
科学研究   26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78篇
综合类   81篇
信息传播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顾建平 《游泳》2002,(4):38-38
在江河湖海中游泳,有发生溺水的可能,就是在游泳池中也时有溺水的不幸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2.
复(四)苏     
时光 《游泳》2003,(4):25-30
  相似文献   
73.
慢性运动性疲劳状态下心脏心钠素内分泌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递增负荷跑台练习,建立运动性疲劳模型;应用血浆放射免疫测定、免疫组织化学、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慢性运动性疲劳状态下血浆心钠含量及心肌组织心钠素表达的改变.结果表明,慢性运动性疲劳可使心脏心钠素内分泌功能降低,表现为血浆心钠素含量和心肌组织心钠素表达减少,不利于运动应激中心脏内分泌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4.
75.
次声杀人     
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是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次声穿透人体时,不仅能使人产生头晕、烦躁、耳鸣、恶心等各种症状,还可能破坏大脑神经系统.造成大脑组织的重大损伤。次声波对心脏影响最为严重.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76.
适宜运动只会引起运动心脏的产生,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不大;过度训练和力竭运动都导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增加.Bcl-2、Bax、Fas和p53等都可能参与了运动性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另外,Ca^2+、氧自由基、CytC可能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7.
体育运动训练会对心脏产生各种影响,而心脏对长期大运动量的一种生理适应现象称为"运动员心脏",对于运动员来说,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对提高运动成绩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力竭性运动与心脏方面的影响等方面加以综述,目的是对今后从事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大运动量、大强度的力竭性运动会对心脏的心肌结构、生理功能、心脏生化产生影响作用,还会诱发心肌产生损伤。。  相似文献   
78.
运用“梅脱”值控制课堂运动强度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在课堂运动强度上引入“梅脱”概念,根据学生的起始状态,采取适宜的运动强度和手段,有针对性的、定量化的指标来指导课堂运动强度,以这到增强心脏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9.
离体实验证明,心肌在不受神经体液因子的作用下,仅受牵张刺激也能导致心肌肥大反应。运动时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类似离体的牵张刺激,提示运动心脏重塑过程中,可能也存在某种机械一生化偶联机制在心肌蛋白质合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0.
本文运用EGM-Ⅱ、HB-3CDG等心功仪测试结果证明:大、中学生身体练习最佳的心率分别是142次/分和131次/分;适宜的负荷强度分别是125—161次/分和119—144次/分,在此期间心脏每搏输出量可达到最大值,这是最佳负荷强度范围。根据负荷价值阈理论确定,身体活动课宜采用渐进平衡型,技术传授课以两高一低型负荷强度为最佳。大强度负荷每搏输出量下降,不宜过多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