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3101篇
科学研究   290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207篇
综合类   220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39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74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形象僭越是以话题性增加广告的关注度,它与广告的逐利性、娱乐性以及消费主义的盛行相关.僭越遂成为广告的话语模式之一,而僭越题材的广告也会随着话题市场的争夺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92.
在近期热播的<前妻回家><保姆妈妈><错爱2><艰难爱情>等电视剧中,韩青、安敏之、党美艳、林雨馨等由于种种原因,分别在与丈夫离婚五年、二十多年、十多年、一两年之后又与前夫生活在了同一屋檐之下,并产生种种矛盾冲突,通过一系列与生活常识、伦理道德乃至法律规范相违背的问题不断出现又不断得以解决,将女性的性别意识及其文化旨向都推到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993.
中国传统女子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终极目的是教女子怎样做淑女、贤妻、良母;以[汉]刘向《列女传》、[汉]班昭《女诫》、[唐]宋若华《女论语》、[明]徐皇后《内训》、[明]王相之母刘氏《女范捷录》等为典型代表的女教书受到"自天子至庶人"的广泛重视。自上世纪初以后,在反传统的文化背景下,传统贤妻良母观念被当作封建糟粕而遭到否定和抛弃,传统女教书也基本上被束之高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日益发达、社会转型期  相似文献   
994.
一、工会女工以及其工作的相关内容 众多周知,女性或者妇女是一个由性别分层而形成的社会群体,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普遍的遭遇社会上政治以及文化上的迫害,“男尊女卑”的观念在过去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当今社会。人们不断追求人生的价值以及人们自我意志的不断事项,女性已经成为与男性拥有相同地位的群体,在不同的领域中同男性一样拥有平等的权力。例如她们平等的参加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的事物.而且在这其中彰显其自身的潜力与才能,并能够发挥出许多男性不能做到的智慧。  相似文献   
995.
1897年康同薇成为中国第一位女记者,她也是那个时代少有的不缠足的女性先锋."不缠足"与"女记者"共同成为开启女性"走出家门、进入社会"新时代的标志.  相似文献   
996.
某些广告将女性描述为感性的、低智商的群体,并将大部分女性形象设置于私人领域。很多广告文本将女性身体作为被"凝视"的对象,从而引导其将自身作为商品进行加工塑造;广告中出现的母亲在医生和专家指导下完成孕育孩子的工作,展示了女性将孩子作为产品进行策划和生产的过程。因此,广告与社会文化的互构最终导致女性与自己的身体、身份和社会的疏离,并加深女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997.
我国的大多数杂志创刊于改革开放初期,就像各级作协有自己的文学刊物一样,各级妇联也创办了自己的机关刊物,这就是今天大部分女性刊物的前身。妇联这种特殊机构的存在本身就昭示着女性的弱势地位,它像三八妇女节一样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提醒,是一个性别意味很强的标志性符号,这种意识也不可避免地带进了女性刊物的叙事想象。  相似文献   
998.
"伪娘"是被"伪"出来的,是资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对于一种性别倾向的夸大性再生产,对于一个性别/跨性别媒介奇观的制造。"伪娘"才能轻松地成为一种"性别实践的个人权利",一个与我无关、亦与社会无害的娱乐消费品。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国内外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性别刻板印象在两性中确实存在,而且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步,这种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间接测量方法也在逐步完善。比较典型的有加工分离法(PDP)、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刻板解释偏差(SEB)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许玉玲 《父母必读》2010,(9):114-115
怎样让孩子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孩子几岁时.就可以明白这个问题了呢?性别教育从什么话题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